20萬美金買護照?富人瘋搶房產換避稅 加勒比5國遭歐美盯上急改革
加勒比海地區的護照買賣已逐漸成為當地房地產交易中的熱門話題,特別是在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多米尼克(Dominica)、格瑞那達(Grenada)、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t Kitts and Nevis)與聖露西亞(St Lucia)5個國家。只要投入最低20萬美元,就有機會取得該國國籍與護照,不僅能擁有免簽進入150個國家的便利,對許多富人來說,無資本利得稅與遺產稅的制度更是吸引力之一。
根據《BBC》報導,越來越多來自美國的買家加入加勒比海的投資入籍(CBI)計畫。安地卡(Antigua)當地房地產業者戴森(Nadia Dyson)透露,目前有多達七成的買家都是為了取得國籍而來,其中美國人占絕大多數。相較於過去人們為了生活方式而購屋,現在買家更明確表示想要「擁有帶護照的房產」。即使當地法規不要求定居,一部分人仍選擇實際搬遷。
亨利與夥伴(Henley & Partners)公司也觀察到這股趨勢,指美國申請者已在過去一年內成為加勒比海CBI計畫的最大來源國之一。其他申請人則主要來自烏克蘭、土耳其、奈及利亞與中國。該公司全球主管福萊克(Dominic Volek)分析,槍枝暴力與反猶太情緒的上升使許多美國人尋求「備案」,而第二本護照成為保險選項。他也提到,部分美國富人偏好以政治中立的加勒比海護照旅行,視為安全保障。
福萊克指出,自從疫情以來,CBI申請大幅成長,而美國市場已從完全空白擴展至設有八個辦公室,預計未來還會再增設兩至三處。他認為,無論政治立場為何,美國內部對立都讓許多人想尋找新的出路。
除了稅務與旅行便利,加勒比海的氣候與生活條件也是吸引力之一。來自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泰勒(Robert Taylor)便是在去年門檻上調前以20萬美元在安地卡置產,準備在今年退休。他表示,看中的是當地水質優良、居民友善,以及生活條件適合退休。
儘管CBI計畫為這些島國帶來可觀收益,相關爭議也持續浮現。從道德疑慮、國族認同,到國際對於監管不足的質疑,各方批評聲浪不斷。安地卡前國會議長艾薩克(Gisele Isaac)就曾回憶,當地在2012年推出CBI計畫時曾引發大規模街頭抗議。聖文森與格瑞那丁總理龔薩福(Ralph Gonsalves)也曾批評將國籍視為「商品」的做法。
歐盟(European Union)更曾警告加勒比國家若監督不嚴,可能喪失免簽待遇,美國方面也擔憂此類機制成為逃稅與金融犯罪的漏洞。歐盟執委會表示,自2022年起已與這五個國家對話,並正在進行持續評估,確認CBI是否對歐洲構成安全威脅。
加勒比海5國則對外界批評感到不滿。多米尼克總理斯凱里特(Roosevelt Skerrit)堅稱,CBI計畫是透明且健全的,自1993年啟動至今已籌得超過10億美元,投入當地基礎建設發展,包括興建先進醫療設施。聖露西亞總理皮埃爾(Philip J Pierre)則強調該國計畫符合最高安全標準。
護照銷售如今已占這些國家國內生產毛額的10%至30%。安地卡總理布朗(Gaston Browne)指出,正是靠著CBI計畫資金,該國在過去十年逐步脫離破產危機。
除了購屋之外,部分國家還提供捐款取得護照的選項,例如對多米尼克國家發展基金的一次性捐款20萬美元,或是在安地卡向西印度大學捐款26萬美元。
為了回應外界壓力,5國已承諾加強審查機制,成立區域監管機構統一標準,並與美國協議六項改革原則,包括強制面試、加強背景審查及廢除申請人被一國拒絕後仍可向他國遞件的漏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