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創新創業教育 連續獲教育部補助肯定
慈濟大學持續深耕創新創業教育,展現卓越推動成果。繼113學年度執行教育部「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計畫(第1年計畫)」後,114學年度再次獲教育部審查核定補助新臺幣225萬元,展現對慈濟大學創業教育成效的高度肯定。
本計畫由劉怡均校長擔任計畫主持人,戴昌賢資深副校長、劉尚志講座教授、曾俊傑研發長、林祝君副研發長擔任共同主持人,並由研究發展處智慧財產及產學創業中心負責推動。計畫延續前一年度成果,融合慈濟大學「慈悲喜捨」的人文精神與創新能量,打造以學生為核心、具慈大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114學年度計畫聚焦三大主軸:「創新創業能力深化與實務導向培育」、「跨域整合與場域支持強化」及「人文關懷導向的社會創新推展」,持續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實作能力,並深化校內外創業生態系的連結,實現教育端與產業端的無縫銜接。此外,亦強化人工智慧(AI)相關應用及教學導入,並結合特色研究中心的創新研發成果,為學生打造融合科技、人文與社會責任的創業學習環境,展現高度的創新潛能。
在113學年度成果方面,慈濟大學積極參與教育部主辦的「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台」,共推派六組學生團隊參與徵選,最終有三組脫穎而出,獲選為優秀創業提案團隊,並各自獲得新臺幣10萬元創業獎助金。其中,生醫材化領域的「S.E.E.-點滴安全固定暨加藥輔助器」團隊更於「原型產品開發與驗證組」榮獲全國第一名,展現學生在創意發想、產品設計與市場潛力上的高度實力,並成功吸引1,745萬元總注資金額。
在制度建構方面,學校亦同步整合校內創業資源,修訂並完善多項補助與獎勵辦法,涵蓋創業競賽、專利研發、技術移轉等環節,逐步建立涵蓋教育、研發至創業各階段的完整支持機制。此舉不僅有助於創新成果實質轉化,更強化校內創新動能與校外產業、社會及在地的連結。
智慧財產及產學創業中心林祝君副研發長指出,未來將盤點本校創新創業課程,透過各教學單位的課程設計、校外實習、實作場域的建置、持續擴充創業輔導資源的提供、創新及創業意競賽的補助、三創工作坊、新創聚落的建置等多元形式,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跨域整合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使創業教育成為學生職涯發展與社會實踐的重要助力。
劉怡均校長表示,本學年度計畫將持續秉持人文關懷理念,融合科技應用與社會責任,特別強化人工智慧(AI)的應用整合,並依託學校特色研究中心的創新研發成果,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持續深化與拓展,致力培育具備實作能力、社會關懷與國際視野的創業人才,邁向兼具研發能量與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型大學。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