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衝台幣2/台積電對匯率敏感度百分百 「無法控制的鬼故事」重傷電子業
經濟部7月22日公布的6月外銷訂單統計,規模達567.7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次高,但台灣各大上市櫃公司陸續開出的6月營收財報數字,卻跟這華麗的出口盛況截然不同,最大變數就是新台幣暴力升值,狠刮企業們的獲利,從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台塑四寶到工具機業者,無一例外。
「離開台灣,做鏡頭是蠻難的」光學大廠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在7月10日舉行法說會,公布的第二季匯兌損失就高達42.2億元,創下公司史上最大匯損紀錄。然而根留台灣,除了關稅外,突然暴衝的匯率損失,讓人大傷元氣。
大立光開完第一槍後,同樣在10日公布財報的南亞科技 (2408),第二季營業收入為105.2億元,季增46.4%,但稅後淨損為41億元,淨利率為負的39%,其中,光是第二季的那波新台幣急升,就影響當季淨損約11.2億元。
7月17日的台積電法說會再來一擊,「匯率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新台幣是台積電所有財務報表的報導貨幣,營收幾乎皆以美元計價,但有約75%的銷貨成本以新台幣計價,所以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化之於營收的敏感度接近100%。
魏哲家說,與4月17日針對第二季所提供的匯率展望,當時1美元兌新台幣32.5元,新台幣平均升值約 4.4%,所以第二季營收造成約4.4%的負面影響,使毛利率下降約180個基點,第三季平均再升值6.6%,毛利率就會下降約260個基點。
而7月22日的力積電(6770)法說會,同樣也被匯損扯後腿,總經理朱憲國表示,其實第二季晶圓出貨量增加9%,讓營收成長不少,但因匯率問題,導致平均單價(ASP)反而下跌2%,第一季結算美元匯率為32.8元,第二季則是升至31.2元,導致淨損增加22.4億元。
CTWANT記者整理數據發現,今年以來,台幣對美元已升逾10%,7月4日盤中還衝破28.8元關卡,續創三年來新高,同一時間,外貿競爭對手的日幣升6%、人民幣升1.13%,韓國更是跌0.6%。7月25日收盤價則為29.46元。
儘管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持續「消毒」,表示新台幣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對於很多上市櫃公司而言,已經是真金白銀的大轟炸。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科技業族群以台積電為例,新台幣若升值1%,台積電營業利益率將下滑0.4個百分點,對電子代工廠商而言,由於應收及應付大多自然避險,台幣升值1%,營業利益率影響約0.2%;在傳產方面,普遍多是呈現負面影響,新台幣升值1%,營業利益率影響約0.1至0.3%。
特別是5月那波一下3%、4%的暴衝,殺得自家人措手不及,紛紛哀嘆本國的央行是否為了討美國歡心而犧牲自家產業,甚至有經濟學家以「鬼故事合集」和「拋匯踩踏效應」來形容當時的慘況。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台灣機械產業以出口為主,當然期待弱勢新台幣,但廠商更在乎的是,與競爭對手國的相對匯率比較,將牽動台灣的競爭優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