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只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也上榜!婦科醫揭女性必做4大癌症篩檢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4月21日09:23 • 發布於 05月15日04:3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健康醫療網

當女性在照顧家庭與工作的同時,也應開始正視自己健康的警訊。本文深入分析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婦癌篩檢關鍵檢查,搭配專業醫師建議,幫助女性提升自我健康意識,遠離癌症威脅。

現代女性忙於工作又要扮演女兒、太太、媽媽等不同角色,照顧他人卻常常忘記照顧自己,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面臨不同的健康問題,尤其婦癌更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國內健檢品牌-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婦科醫師王郁菁表示,在女性十大癌症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乳癌、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卵巢癌,而子宮頸癌雖然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它也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癌症。

為降低癌症風險,提醒女性應透過定期健檢來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但婦癌篩檢到底該做哪些檢查呢?讓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王郁菁醫師、影像醫學部林永慧醫師一一說明,幫助民眾精準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乳癌為女性十大癌症之首 應做哪些檢查及早發現?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女性十大癌症之首,發生率排名第一而且有節節上升的趨勢需格外重視。不過乳癌要做哪些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呢?

林永慧醫師提到,第一是「乳房X光攝影」,它是目前的國際標準篩檢項目,第二是「乳房超音波」,因為根據統計亞洲女性超過8成是緻密性乳房,在乳房X光攝影下,就算長了一個較大的腫瘤也很難去發現它,所以如果單純只用乳房X光攝影,對於台灣女性來說乳癌診斷正確率一定會下降。

像54歲A小姐屬於緻密性乳房,在乳房X光攝影下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但是透過乳房超音波卻發現乳房右邊外側上方有一個3公分大的腫瘤。因此,林永慧醫師建議,小於40歲的女性每年應做1次乳房超音波,而大於40歲者應做乳房X光攝影以及乳房超音波,兩者相輔相成。

另外,針對乳癌高危險群或曾做過乳房整形手術(如:自體脂肪注射、矽膠注射、植入物放置等)的民眾,林永慧醫師認為應再加上乳房MRI檢查,因為它敏感度高,而且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其實對於做過美容手術的乳房診斷率較低,所以乳房MRI會是另一個很好的選擇。

注意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體癌 必做「這些」檢查

而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體癌等女性十大癌症也需要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王郁菁醫師指出,必須要做的婦科檢查包括子宮頸抹片、婦科超音波,再加上醫生小心地問診,另外還有CA125腫瘤指數篩檢、骨盆腔MRI。

目前,國健署提供25~29歲女性每3年1次、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王郁菁醫師表示,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很容易就能將子宮頸癌篩出來,再加上婦科超音波檢查就可以比較簡單地把卵巢癌找出來,而子宮體癌的發現主要需靠問診以及病患對於出血問題的小心及注意,如果醫師懷疑有子宮體癌就會進行超音波檢查,有些會再加上婦科腫瘤指數檢查,另外如果有家族史也需要特別注意,建議可以加上骨盆腔MRI檢查。

女性也要留意「肺癌」 易被忽略卻是癌症死因首位

不過,除了婦癌之外,肺癌也是女性需要格外關注的癌症,因為在癌症死亡率上不論男女肺癌都是第一名,而且台灣女性普遍不抽菸更容易因此忽略肺癌風險。林永慧醫師指出,雖然以台灣來說,女性不抽菸的比例約為93%,但與國外相比,台灣女性罹患肺癌比例卻更高。

因此,對女性而言肺癌篩檢相當重要,而篩檢方法主要就是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林永慧醫師表示,它是肺癌篩檢的黃金標準,以往胸部X光檢查要診斷1公分以下的腫瘤病灶其實非常困難,但是現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甚至能診斷出0.15公分大的結節。

檢查無異狀不代表沒事 仍要定期追蹤、預防風險

透過篩檢及早發現異狀並進行適當處置,可將癌症風險降到最低;不過檢查結果若無異常也別大意,仍需依醫師建議定期追蹤。以乳癌為例,林永慧醫師提到,如果檢查後BI-RADS分級為第3級,雖然代表「可能是良性」並非紅字異常,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惡性的可能,需依醫師建議進行短期追蹤。

另外,王郁菁醫師提醒,在婦癌方面更要特別留意環境荷爾蒙、女性荷爾蒙的使用,女性荷爾蒙長期不規則的刺激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癌的共同危險因子,女性荷爾蒙一定要在醫師監控下使用;民眾平時也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以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
查看原文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