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與歐盟15%稅率低於台灣20% 美商長曾曝「巨額投資換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8月1日早晨公布各國對等關稅,其中台灣的稅率為20%,雖然高於日本、南韓與歐盟的15%,但其實這些國家都有用「投資換低關稅」的成份。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6日坦言,日本就是以承諾對美國總統川普實施巨額投資,才「買下」關稅降到15%的局面。
東京廣播電視(TBS)報導,盧特尼克(Howard William Lutnick)在接受彭博專訪時提到,美國對日本的談判案例「可能」是今後談判的模板。而從後來歐盟與南韓對美國加碼投資的情況下來看,確實有以投資換關稅的現象存在。
根據白宮公布的協議,日本同意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原本的25%降到15%,條件是對美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並全面開放汽車、卡車和農產品市場。川普當時稱這是美日之間「史上最大」的協議,預計美國可從中獲取多達90%的利益。
不過,日本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曾指出,本次投資並無簽署任何文件,亦無講明具體投資時程;日方也不會要求川普政府起草正式協議文件。日本政府官員僅透露,投資計畫在川普第二任期內完成。
至於南韓,為了把關稅降到15%,同意提出350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資金將由美方掌控,由川普親自決定用途。南韓還承諾進口100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和能源產品,並允許美國商品零關稅全面進入韓國市場。
歐洲方面,原先面臨30%高額關稅,最後成功將稅率壓低到 15%,條件是承諾向美國採購7500億美元的能源,並額外投入6000億美元投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這項協議有助於讓雙邊貿易回到穩定、可預期的軌道,對跨大西洋企業至關重要。然而,德國和法國批評這樣的安排不僅會衝擊歐洲經濟,根本形同向美國讓步。
不過路透社指出這是癡人說夢,歐盟實際上不可能買這麼多能源,而美國的能源生產商也無法滿足這個規模的需求。即使歐盟設法增加對美國進口能源,每年達到2500億美元,也會將全球其他地區的能源流動帶來巨大的破壞性影響。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