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捉襟見肘的中國地方財政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寫道,上周,中國國務院公布的《2024年公共支出決算報告》中暗藏著一個重磅炸彈級的細節:去年,中國32個省份中有13個從國家養老基金挪用了數以億計的資金。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社媒上強烈抗議。這篇題為《中國必須整頓公共財政》的評論寫道:
”地方政府挪用養老基金,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們需要用這筆錢來維持學校和醫院的正常運行,支付教師和公務員的工資,以及償還債務。養老基金被挪用的醜聞,反映了債務重壓之下,地方政府已經不堪重負。四年前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地方政府也失去了出售土地這一主要收入來源。很多省級及縣級政府的財政就此陷入了捉襟見肘的窘迫境地。
但問題遠不僅限於地方層面,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理想。盡管中央政府的債務僅佔國民生產總值的大約25%,但前景卻不容樂觀。去年中央財政稅收同比下降了3.3%,財政總收入之所以能基本保持穩定,全憑‘其他收入’的相對強勁增長。今年第一季度,中央稅收再度下滑3.4%,而經濟增長乏力則是主要原因之一。”
《新蘇黎世報》援引榮鼎集團 (Rhodium Group)的評估報告寫道,中國的財政瓶頸將成為北京所面臨的核心挑戰,如果不進行結構性改革,“國家收入不但難以繼續增長,未來甚至可能出現下降。”
”房地產價格一路狂跌,看不到盡頭的中美關稅戰以及中國與歐盟日益緊張的關系,都為中國經濟的前景平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不過,中國政府手中仍擁有一些可緩解下行趨勢的政策工具。例如,政府可以改革稅收分配制度,將更多收入下放給債務纏身的地方政府,以增強其財政自主權。中國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大量公共資金被投入國家的工業和技術現代化計劃,即黨所提倡的‘新質生產力’。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痴迷於一個理想:中國不僅要實現在技術領域獨立於美國,更要在競爭中超越美國。但為此目的而投入的數以萬億計的巨額資金,恰恰是當前其他領域所急需的。從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國財政窘境有多麼的嚴重: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在內的全國總債務已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300%。
為填補財政缺口,地方政府今後即便想挪用養老基金都將無從下手:根據預測,由於人口快速老齡化等原因,養老基金2035年就會‘彈盡糧絕’。”
《商報》以《特朗普的科技‘新寵’》為題,介紹了英偉達總裁黃仁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不斷升溫的“兄弟情”:
“在硅谷,很多人對黃仁勳的迅速崛起感到意外。這位電機工程師曾以對政治的冷漠而著稱,但現在看來,與特朗普周旋竟讓他樂此不疲,而收效也頗為矚目:總統現在對他以‘朋友’相稱。最近,兩人更是共同慶祝了英偉達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的公司。
特朗普總統在其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上寫道:‘自從推行特朗普關稅以來,英偉達股價已上漲47%。我們的國家又回來了。’對特朗普而言,這家芯片制造商已成為其政績的象征之一。
諷刺的是,同特朗普的“兄弟情”非但沒有損害黃仁勳在自由派科技圈內的聲譽,反而提升了他的人氣。盡管他行事機會主義,始終以公司利益為先,但圈內普遍視他為理性之聲。這與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的境遇完全不同。扎克伯格曾掛著金項鏈在極右派播客上亮相,但卻依舊無法贏得特朗普青睞。
上周一,黃仁勳取得了他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勝利:美國政府撤銷了英偉達向中國出口某些AI芯片的禁令,英偉達股價應聲再創新高。黃仁勳多次向特朗普強調,禁令只會助長華為等中國競爭對手的實力,這一論點迅速說服了特朗普的‘AI沙皇’、前科技投資人薩克斯(David Sacks)。但是,希望對中國表現出強硬態度的特朗普總統則猶豫不決,畢竟芯片禁令是他關稅牌局的重要籌碼。在7月初的一次白宮會晤中,黃仁勳終於如願以償說服了特朗普:據估算,英偉達每年可因此額外新增至少80億美元的營收。”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顯示全部
留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