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其實不是重點?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揭 CP 值才是機器人大規模落地的關鍵
在 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達明機器人首度亮相首款人形機器人 TM Xplore I。「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領域的『終極夢想』,」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今(8/21)日在記者會表示,達明機器人正致力將先進 AI 大腦技術應用在現有的 TM 系列產品線,以加速技術落地,而非將人形機器人視為獨立於現有業務的全新發展方向。
何世池分析,隨著 AI 技術大幅進展,許多過去需要高度智慧和繁瑣程式編碼才能達成的機器人任務,現在都可以透過學習方式實現,應用場景也因此變得更加多樣化,特別是傳統程式編寫難以處理的隨機、多樣化箱體堆疊這一類的任務,AI 已經可以有效克服困難,進而擴大工業應用的範圍。
人形機器人的熱潮,是達明跑更快的動力
然而,對於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何世池坦言,其實在工廠中的機器人並不需要堅持完整的人形設計。例如,在多數情況下只要 3D 相機搭配單支機械手臂即可完成任務,成本效益甚至更高。
除了實際落地的挑戰外,近年人形機器人的熱潮,也吸引許多車廠、手機製造商等非傳統機器人公司投入市場。「這是我們跑更快的動力,」何世池指出,市場競爭者增加促使公司必須持續加快發展速度以保持領先,不過達明機器人也觀察到,這些新競爭者通常不會聚焦在工業場域,因為工業應用必須實際了解每一個生產環節的具體需求,才能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也是達明機器人的優勢所在。
以最新發表的 TM Xplore I 機器人為例,目前達明正積極與客戶討論這款人形機器人的應用情境,並計畫和對 TM Xplore I 應用感興趣的客戶合作,進行場域試驗,再根據客戶回饋與試驗結果持續優化調整。
「CP 值」是拓展機器人應用場景的關鍵
何世池觀察,「CP 值」仍是未來幾年機器人的落地關鍵,特別在工廠環境中,CP 值始終是客戶最在意的部分。當產業競爭越來越嚴苛,唯有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因此外界雖然對人形機器人懷抱美好願景,但人形機器人要大規模落地,以現在的技術而言,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克服挑戰。
當機器人產業逐漸成為紅海,達明機器人具備哪些突圍市場的獨特優勢?何世池認為,各家機器人廠商在硬體外觀與基本規格上「大同小異」,真正的差異化優勢體現在「軟體能力」,尤其是視覺與 AI 軟體,而這正是達明機器人自產品設計初期就已內建的部分。這樣的策略,也讓公司得以在激烈競爭中突顯價值,並以協作型機器人的技術為基礎,延伸出更多應用場景、創造技術突破的新可能。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TechOrange》拍攝。
立即免費下載《AI 機器人全球 7 大勢力關鍵報告》,解鎖各國 AI 機器人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