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00名學者參與連署 籲核三重啟投不同意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9日)由超過百個學校系所、逾500名學者共同連署,呼籲核三重啟公投應投「不同意」。學者指出台灣地質不宜將核燃料棒埋入地底,且核電也不屬於綠電,反而會傷害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
重啟核三公投將在8月23日投票。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日前由來自全國超過100個學校系所,包含理工、醫學、法律、人文社科等領域學者發起連署聲明,截至今天約12天、已逾500名學者參與連署,並舉辦記者會重申核三廠不該重啟。
台大地質科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指出,核三廠區內就有活動斷層,地震時不會只是搖晃,還會造成地表拱起,是非常危險的場址;台灣已經賭了40年,再跑40年就是「再賭一次」,且未來碰到大地震的機率更高。
陳文山指出,將核廢料注入地下的想法,全世界在20、30年前就有提出;核廢料也就是核燃料棒,外層會包覆銅管,不能保證不會銹蝕,最困難的問題,若發生外洩時燃料棒無法自地下取出;台灣的地殼每天都在壓縮,燃料棒一定會卡在裡面、變形外洩。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表示,核電不屬於再生能源,加上核三並不符合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僅屬於過渡能源;因此重啟核三反而會虛擲再生的珍貴時間、殘害台灣的產業國際競爭力。
此外,戴興盛指出,現在討論能源成本議題,核廢、核災處理這些外部成本都未納入,因此不論是新設或重啟既有核電廠,成本都會遠大於再生能源。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張弘潔指出,當暴露在有毒環境中,兒童吸收的毒性比成人高、也更容易發病,車諾比事件和福島核災都有相同的現象;日本進行兒童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研究,比較福島鄰近地區和日本其他地區兒少的甲狀腺癌發生及盛行率,高出20至30倍。
屏東核三監督委員會委員之一、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屏東是觀光大縣,超過1/3人口投入農林漁牧,產值是全台第二,也是全國第一個達到民生用電100%使用再生能源,這樣的屏東絕對不堪一場核災;不該強迫屏東人「吞下來」繼續與核電共存,這是區域不正義。(編輯:陳清芳)1140819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