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股就債」潮?新興債連續14周資金淨流入 單周57億美元創5年新高
上週五美股經歷一場「血洗」,投資人對於聯準會(Fed)可能再次轉鷹、通膨壓力重燃以及地緣政治拋售潮席捲科技、金融等類股,三大指數全面重挫。沈重賣壓在今 (4) 日開盤時即嚴重衝擊亞股,台股早盤指數狂瀉超過 280 點。近來新興債市連續 14 周吸引到國際資金的淨流入,法人表示,近來美元走弱改善新興國家財政體質,加上基本面改善,更推升債券價格,投資人紛「移股就債」。
在美股重挫、全球市場瀰漫悲觀氣氛的對比下,債券市場卻呈現築底回溫的景象。其中,新興債市的表現尤其亮眼,不僅基本面持續轉佳,更因具備降息題材等優勢,已連續 14 周吸引到國際資金的淨流入。這股強勁的資金動能,反映出投資人對新興債市前景的強烈信心,也預示著在美國政策變數與市場波動中,新興債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投資新寵。
根據權威金融數據機構 EPFR 與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的統計,截至 2025 年 7 月 24 日當周,流入新興債市的單周資金高達 57 億美元,刷新了自 2021 年以來的最強淨流入紀錄。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張繼文對此表示,這波長達 14 週的淨流入態勢,強烈顯示市場資金已開始為了全球寬鬆貨幣政策的到來提前進行佈局。他進一步指出,除了明確的降息趨勢外,新興國家的財政體質持續改善、部分國家債券信評調升,以及經濟展望優於成熟國家等利多因素,都是新興債市吸引人的關鍵所在。
美元指數的走勢,一直是影響新興債市表現的關鍵指標。張繼文指出,美元指數與市場風險情緒及貨幣政策息息相關。在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浮現一連串擔憂後,投資人開始思考資金分散佈局以平衡風險,隨資金逐步撤出美國市場,美元指數自今年 1 月見高後開始迅速回落。
美元走弱對新興國家而言是一大利多。因為這不僅能減輕其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償還壓力,改善其國家財政體質,隨著基本面持續改善,更有助於新興債券的利差收窄,進而推升債券價格。
根據歷史統計數據,自 2005 年以來至 2024 年底,美元指數共出現 7 次明顯自高點回落的走勢。若投資人在美元位於高點時佈局新興美元主權債,往後 3 個月、6 個月或 1 年的時間內,新興債利差收窄的機會極高,且都能獲得正報酬。特別是在持有 1 年的情況下,除了 2015 年與 2022 年指數漲幅未達一成外,其餘 5 次指數漲幅皆在 10% 至 33% 之間,表現相當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今年一度受到美國關稅政策所引發的恐慌情緒影響,新興債市仍展現出超乎預期的韌性。儘管新興債也曾隨其他債券種類出現利差擴大、價格下跌的走勢,但其利差擴大的幅度卻明顯輕微於美國債券。
張繼文解釋,新興債下跌的主要原因並非來自於自身利差擴大,而是因為美國公債利率彈升所致。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它顯示出投資人對新興債的信心仍然相對強勁,惜售心態濃厚。
張繼文指出,美元指數與市場風險情緒變化及貨幣政策息息相關,對於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浮現一連串擔憂後,投資人開始思考資金分散布局以平衡風險,隨資金撤出美國,美元指數在今年 1 月見高後迅速回落。美元走弱將使新興國家償債能力轉佳,隨著基本面改善,有助於新興債利差收窄,因此美元貶值對新興債而言實屬一大利多。
更多鉅亨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