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波蘭北向能源布局 波羅的海成與俄羅斯角力新戰場
波蘭正大舉轉向北方的波羅的海和北歐國家,加速能源轉型和安全布局。隨著再生能源逐步取代煤炭,波蘭在波羅的海興建大型風電場、建設液化天然氣管道和核電廠,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同時提升區域能源安全和外交影響力。不過,俄羅斯疑似干擾波羅的海的能源基礎設施,也讓波蘭面臨新型的混合安全挑戰。
法蘭西24報導,長期被視為中歐國家的波蘭,正逐漸把目光投向北方的北歐還有波羅的海鄰國。專家指出,這股轉向北方的趨勢主要受到能源及安全因素的驅動,而波羅的海可能成為歐洲未來的綠色產業中心。
波羅的海淺水區中,高大的渦輪機持續在海風的推動下運轉。這些由「波羅的海電力」(Baltic Power)公司安裝的風力發電機距離波蘭度假勝地「韋巴」(Leba)約20公里,預計供應約150萬戶家庭使用的電力。
隨著波蘭加速能源轉型,並讓再生能源的占比首次超越煤炭,波蘭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能源投資正持續擴大。
‘Europe’s overlooked power plant’: Why Poland is leaning toward the Baltic Sea
➡️ https://t.co/nBSZI1nvez pic.twitter.com/VRPZZb9ni2— FRANCE 24 (@FRANCE24) September 1, 2025
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比例驟降至20%
波蘭能源及氣候分析師諾瓦克(Zuzanna Nowak)表示,從歷史角度看,波蘭的煤礦「是蘇聯時代的遺產」,煤炭曾是合理開採和出口的能源,也是波蘭能源系統的自然組成部分。
不過,諾瓦克指出,2016年的《巴黎協定》等全球氣候變化議題,讓波蘭意識到不能只依賴煤炭,必須尋求其他能源來源。由於俄羅斯至德國的天然氣輸送管線,過去波蘭的天然氣主要依賴俄羅斯供應。
然而,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以及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前的緊張局勢,讓波蘭及歐盟領導人開始對進口俄羅斯能源保持警惕。諾瓦克說:「克里米亞事件是警鐘,我們開始建設液化天然氣(LNG)終端。」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加速了波蘭的能源轉型。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比例由過去的87%驟降至20%,這年被視為波蘭天然氣產業的突破。
俄烏開戰後的選擇是「駛向北方」
轉向北方成為「自然選擇」,諾瓦克指出,不僅波蘭,整個歐盟都意識到必須尋找俄羅斯能源的替代方案。
2022年秋天,海上輸油管道「波羅的海管道」(Baltic Pipe)投入運行,把挪威的天然氣經丹麥,再通過波羅的海輸送到波蘭。波蘭與立陶宛也在2022年建立天然氣的互連及互通。歐盟委員會表示,此舉「通過連結波羅的海、芬蘭還有波蘭市場,提高區域能源安全」。
波羅的海也有助於波蘭建設核電廠。波羅的海的冰冷海水不適合度假者,卻很適合冷卻反應爐核心。波蘭首座核電廠由美國企業財團開發,預計2030年啟用,地點便位於波羅的海沿岸。
(延伸閱讀:斬斷最後一絲與俄能源關聯 波羅的海國家終止前蘇聯電網運作)
波蘭可「保障」南方國家通往北方
波蘭對波羅的海及北歐國家的承諾,不只是能源問題,也是外交策略的1環。諾瓦克直言,在能源議題上,波蘭無法依靠中歐鄰國。她指出,由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組成的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Four,V4)在面對俄羅斯的威脅、合作方式還有外部供應依賴上存在差異,波蘭選擇了不同的路。
雖然目前的條件可能讓V4難以在政治層面運作,但諾瓦克相信,波蘭可「保障」歐洲南方國家通往(北方)海洋的通道,不僅是為了能源目的,也是為了其他所有可能出口的商品。
波蘭面臨新型混合安全挑戰
不過,大規模投資波羅的海及周邊地區的能源基礎建設,並非沒有風險。今年5月,1艘疑似隸屬俄羅斯「影子艦隊」的船隻,在波蘭與瑞典之間的海底電纜附近進行可疑操作。
另有芬蘭檢察官指控,去年12月1艘與俄羅斯相關的船隻,其船長及兩名船員涉嫌在芬蘭灣海床拖曳錨具,破壞基礎設施。
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這些行動干擾了波蘭多項關鍵陸上及海上工程,包括風力發電計畫和核電廠建設。
隨著對波羅的海區域的監控升級,北約也加強軍事部署,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諾瓦克指出:「這不僅關乎能源策略,更是產業策略,涵蓋就業、港口運作和技術交流。波羅的海完全有潛力成為能源轉型的共同引擎,但目前仍未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