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三維展區」突破以往
記者劉昕翊、實習記者游昀芳/臺北報導
「2025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7月25至27日,在臺北圓山花博爭艷館盛大登場,首度推出「三維展區」加入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內容,突破以往以平面為主的藝術博覽會,陳展300位藝術家優秀作品,盼呈現亞洲藝術市場的豐沛能量與當代表現。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自創辦以來邁入第11年,此次延續歷屆對媒體藝術的深度關注,以「三維空間」為策展主軸,邀集來自臺灣、日本、馬來西亞、緬甸、香港、韓國、泰國及法國等地,共計56家畫廊、78個展位,展品橫跨繪畫、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元形式,並於今(24)日舉辦開幕記者會,由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總監張學孔、藝術家劉柏村等人出席。
雕塑方面,藝術家劉柏村的作品《綠金剛》為展場注入震撼能量,攫取健美力士的身軀形象,工業革命後的烏托邦文明的表現,且作品上的每一個鉚釘仔細觀看皆是一個小綠金剛。藝術家賴哲祥此次參展則展出開心果系列作品,他分享,當時全球在疫情肆虐下,改變了日常的生活與習慣,而他也常思索能令人疏解煩心又不失當代的作品,最終成功創作「小小丑」的誕生,並附於可愛及逗趣的表情與姿態,用幽默手法及童話典故迸發出一系列的作品,其中,《不忘讀書》是他送給女兒的作品,提醒現代人紙本閱讀的價值。
藝術家陳彥伯以「盆景系列」與「日常系列」構築水中奇想世界,《盆景44-可麗露》嘗試把畫面中的盆栽擺放的位置從地面放在桌子上,內容融合植物、甜點與國寶瓷器,形成一片香甜的風景,且將畫面延伸至畫布四周,讓觀眾可從不同角度體驗不同感受。新媒體藝術家陳寬睿《離潺》以鐵工專業打造出結合自然觀察與酸鹼化學變化的金屬葉片作品,靈感源於登山過程中,發現溫泉附近葉片因水流酸鹼不同而產生色彩變化,並將此自然現象轉化為藝術語言。
此外,尚畫廊也以「藝術聯合國」概念參展,於開幕式當日舉行「五把大提琴公益音樂會」,由博士Franck Bernède與國內外音樂家共同演出,結合法國藝術家Paule Riché五米高畫作《Brush & Bow》,為視覺與聽覺交織的公益藝術行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