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極端氣候與轉單衝擊 中國7月製造業PMI再陷萎縮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官方公布2025年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3,低於市場預期的49.7,已連續第四個月低於榮枯線50,顯示中國製造業活動持續萎縮。根據《CNBC》報導分析,美中貿易緊張、極端氣候,加上訂單外移與內部結構調整等因素,正集體拖累中國下半年經濟表現。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7月PMI下降主要受到傳統淡季、南方極端高溫與強降雨影響。北京市郊近日因暴雨釀災,導致至少30人死亡,突顯氣候風險對生產衝擊加劇。中國7月新訂單指數降至49.4(前值50.2),回到萎縮區間;就業指數小幅回升至48(前值47.9),原材料庫存亦續呈萎縮,顯示當地企業對未來需求持續保守,並進一步壓縮產能與人力支出。
上海顧問業者Tidalwave Solutions高級合夥人強生(Cameron Johnson)指出,中國部分訂單已轉移至越南等低關稅國家,以避開美中之間動輒超過100%的懲罰性關稅。雙方今年5月達成90天暫時降稅協議,使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平均關稅降至約43%;但該協議將於8月中旬屆滿,本週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最新談判尚未達成延長共識,引發市場憂慮。
美國7月初與越南達成協議,規定「他國製造、越南轉售」商品將課徵40%關稅,而「純越南製」商品則適用20%。此舉恐進一步影響中國製造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
中國7月非製造業PMI(主要衡量旅遊、餐飲、零售等服務業)由6月的50.5滑落至50.1,僅勉強維持在擴張區間。中國第二季GDP年增5.2%,低於首季5.4%,市場普遍預期,中國下半年經濟動能將逐步放緩。
三井住友銀行(中國)財資部首席經濟學家Qin Yong在節目《The China Connection》中表示,全球企業在上半年為因應關稅不確定性提前囤貨,將導致下半年動力有限,關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將自8月起顯現,Qin Yong進一步透露:「中國7月PMI釋出非常令人擔憂的訊號。」
中國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並未提出重大刺激措施,僅重申地方債務風險管理、鼓勵生育等政策方向。美銀(BofA)分析指出,若美中最終延長關稅休戰協議,北京短期內恐不會額外推出重大財政或貨幣刺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