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ctilia揭半導體製造良率關鍵 「隨機性圖案變異」不可忽視
在先進半導體製程日益逼近物理極限之際,來自美國的半導體製程誤差量測領導公司Fractilia,首度從解析度角度系統性揭露「隨機性圖案變異」(Stochastic Patterning Variability)對先進製程良率與量產穩定性的深遠影響,Fractil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與總裁Edward Charrier直指,若忽略此一問題單一晶圓廠恐損失高達數億美元,甚至對整體產業造成數十億美元的經濟衝擊。
Edward表示,隨著EUV及High-NA EUV微影技術的導入,傳統製程變異已無法解釋所有良率瓶頸,真正限制量產成效的核心挑戰正是難以掌控的隨機性誤差。目前業界在研發階段所能成功圖案化的12奈米以下高密度結構,往往在導入量產後,因無法有效抑制隨機性缺陷,導致良率驟降、可靠性不穩,最終無法達到預期的生產水準,產生所謂的「隨機性落差」(Stochastics Gap)。
技術長Chris Mack進一步分析:「隨機性變異導致先進製程技術無法順利量產,此延誤造成的半導體產業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然而,傳統的製程控制方法無法有效解決這些隨機性影響。」
隨機性限制了現今電子產業的成長,縮減隨機性落差(stochastics gap)必須採取完全不同的方法。Fractilia於白皮書揭露,相較傳統製程變異,隨機性誤差具有不可預測性與材料依賴性,過往在28奈米、16奈米節點時尚屬邊緣問題,然而隨尺寸微縮與解析度提升,其對圖案形貌與元件功能的影響已無法忽視。
面對此挑戰,Fractilia提出三大解方,一、設計思維導入隨機性容忍機制,二、材料與光阻選擇須兼顧隨機性反應,三、建立完整的隨機性量測與統計模型,以利製程即時修正。
Mack強調,隨機性圖案變異的管控已非單一公司可獨力應對的課題,而是整個先進半導體供應鏈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他表示:「隨機性落差是整個產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不過只要以精準的隨機性量測技術為起點,我們就能夠化解和控制這個問題。」
目前,Fractilia於官網發布白皮書內容,並呼籲業界從設計、材料、設備到量測一體檢視隨機性帶來的挑戰,積極採納具隨機性思維的創新解方。
隨先進製程演進進入2奈米以下世代,隨機性落差已成為下一波製程突破的關鍵門檻,誰能率先掌握,將成為新世代晶圓製造勝出的決定性力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