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決美國芬太尼危機?日本研發新止痛藥 稱無成癮副作用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科今(5)日正式對外發表研發出一款新型止痛藥「Adriana(アドリアーナ)」,特任教授萩原正敏帶領團隊經過13年的研究後,表示Adriana的止痛藥效媲美傳統鴉片類藥物「芬太尼(fentanyl)」。不過萩原正敏強調,雖然藥效相當,不過Adriana至今沒有檢測出任何副作用,也不具備成癮性,隨著後續臨床試驗的推進,Adriana有望解決美國的芬太尼危機,並改寫全球疼痛管理格局。
Adriana的突破性機制
《TBS News》報導,萩原正敏教授帶領團隊經過13年不斷研究後,成功研發出新型止痛藥Adriana,並在5日正式對外發表。萩原正敏指出與傳統鴉片類藥物不同,Adriana透過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來抑制疼痛訊號傳遞至大腦,這種機制完全避開了鴉片受體途徑。此外,動物實驗顯示,Adriana的止痛效果與芬太尼相當,但未發現成癮性或嚴重副作用,如呼吸抑制等。
臨床試驗與未來展望
萩原正敏透露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研究團隊對20名肺癌手術後患者進行了Adriana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能有效減輕術後疼痛。計劃於2026年在美國啟動針對400名術後患者的第二階段臨床試驗,與京都大學衍生企業BTB Therapeutics合作,進一步驗證藥物對多種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萩原教授強調:「我們希望癌症患者直到生命終點都能保持清醒、無痛,且無需擔心副作用。」若試驗順利,Adriana預計於2028年投入實用化,為全球患者提供非鴉片類的止痛選擇。
對鴉片危機的潛在影響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芬太尼是一種效力比嗎啡(morphine)強數十倍的止痛藥,但其致命劑量僅需2毫克,每年導致超過7萬人因過量服用死亡。在美國東部城市費城,芬太尼濫用造成街頭充斥「殭屍小鎮」景象,吸毒者前傾、搖晃行走,成為社會問題的縮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為此還與中國多次進行貿易戰,只為遏制藥物流入。
如今Adriana的問世,成為解決這一危機的潛在希望,其非鴉片機制可能大幅降低藥物濫用和過量死亡的風險。作為日本首款非鴉片止痛藥,Adriana不僅有望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還可能改變全球疼痛管理的模式,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的重要進展。
《TVBS》提醒您:
◎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毒品防制諮詢專線:0800-770-885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