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食品進口管制年底全面解禁 食藥署長:600萬國人在日本「吃得很開心」
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事故,台灣自當年起對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食品實施嚴格管制。歷經14年逐步鬆綁後,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9月1日正式預告,將全面取消日本福島及周邊地區食品進口限制,未來日本食品輸台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一般邊境規範,改採抽樣檢驗方式辦理。
福島核災14年後,全面鬆綁管制
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表示,自核災以來,台灣共檢驗超過26萬批日本食品,檢測結果全數符合我國及國際標準,不合格率為零,顯示風險可忽略。他強調:「去年有600多萬台灣人赴日旅遊,大家在當地吃得開心、玩得也很安心,日本食品並不陌生。」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資訊,日本政府已採取嚴格的監測與滾動修正措施,確保食品供應鏈安全。原本全球有53個國家與地區對日本食品設限,目前已有49個解除,僅剩中國、韓國、俄羅斯與台灣仍維持部分管制。
國際趨勢:僅剩四地維持管制
台灣自2022年2月起,已先行解除部分禁令,允許日本5縣食品進口,但仍要求產地證明與輻射檢測報告,並逐批查驗。近三年檢驗超過2萬批次,結果同樣全數合格。姜至剛表示,依據風險評估,日本食品額外的輻射暴露風險已「可忽略」。
新制最快年底上路
食藥署已預告廢止「禁止進口日本食品品項」相關規定,進入60天預告期。未來將回歸「源頭管理與邊境抽驗」,由日本政府限制流通高風險品項,台灣則依食安法抽樣檢測,持續監控食品安全。最快年底即可正式上路。
衛福部長:與國際同步,科學管理
新任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全球多數國家已認可日本食品風險極低,逐步回歸常態化管理。台灣過去14年間26萬批檢驗全數合格,顯示科學證據支持解除限制。他說:「是時候與世界同步,以科學為依據管理食品進口。」
對於鬆綁措施,消基會等民間團體曾表達疑慮,擔心抽樣檢驗恐有「漏網之魚」。但食藥署表示,60天預告期間並未收到重大反對意見。另一方面,日本外務省對台灣解除管制表示歡迎,認為有助於推動雙邊經貿往來。
中韓動態與國際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自2023年8月福島核處理水排放後,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不過近期在雙邊協商下,已同意逐步恢復,並參與監測計畫。韓國則仍維持部分管制。與此相比,台灣的全面解禁,顯示政策正向國際主流靠攏。
此舉標誌著台灣自福島核災以來最重要的食品管制政策轉折。官方強調,未來仍將透過邊境抽檢與國際合作確保食安,同時兼顧國際趨勢與民眾健康,盼藉此化解長達14年的爭議,回歸科學管理的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