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勇家》大阪放映 導演陳潔瑤:我和日本的緣分才剛要開始
原住民導演陳潔瑤 17 日現身大阪中央公會堂,出席《哈勇家》映後座談,和日本觀眾分享拍片趣事,以及台灣原住民族在當代所面臨的文化變遷。她認為日本觀眾看得很仔細,提問也頗為踴躍,還笑說,這是自己第一次來日本,雖然緣分來得很慢,但接下來她籌拍的紀錄片和劇情片都與日本有關,可以說她與日本的關係才剛要開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呼應文化部舉辦的 We TAIWAN 系列活動,特別在大阪策劃「台灣電影的璀璨今昔」專題影展。《哈勇家》入選片單,17 日放映後,導演陳潔瑤與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一同出席映後座談。
電影《哈勇家》講述高山上的泰雅族部落,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如何因選舉、異國文化等價值觀衝突而掀起矛盾。放映後,日本觀眾提問頗為踴躍,好奇「台灣原住民族是否真的多信仰基督教?」、「片中殺豬有什麼意義?」、「在當代科技影響下,原住民如何面對傳統?」等。
陳潔瑤回應,《哈勇家》其實想談的正是「傳統與現代的拉扯」。「很多原住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但長輩們會將傳統文化融合其中。」她也提到,自己這趟並未刻意穿族服,因為她想展現原住民身處現代的樣貌,更希望透過電影表達原住民此刻的狀態。
《哈勇家》17日在大阪放映,吸引超過200位日本觀眾入場觀看。(文化部提供)
得知《哈勇家》主要演員都是素人,且多數都是泰雅族人時,現場觀眾驚訝不已,「完全看不出來誰不是專業演員!」
談及與日本的緣分,陳潔瑤笑說,雖然很慢才來到日本,但其實部落和日本有著深厚淵源。她透露正在籌備的兩部作品:一部劇情片描述 1905 年日本田調學者與泰雅少女巫師的愛情故事;另一部紀錄片則與祖母有關,因此她與日本緣分關係可說才正要開始。
陳潔瑤:『(原音)然後另外一部紀錄片呢,其實要講我的祖母,然後這個片名是日語,它的日語叫《松村美代子》,對,我記錄她是因為她曾經參與1942年的一部日本電影,叫《サヨンの鐘》(莎韻之鐘),然後其實就是日本時代的台灣電影史,也是跟我們的家族史有重疊,所以對我來說這很有意義,所以我開始要跟日本有很大的關係,然後第一個來的地方就是大阪,對,所以我會很記得,然後印象深刻。』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也分享幕後花絮,透露片中演員小薰,原本是偶像出身,卻為戲增胖 7 公斤。他強調,《哈勇家》由原住民導演拍攝、七成對白使用泰雅族語,是台灣電影在原住民族題材上的重要里程碑,不僅票房相當不錯,更讓陳潔瑤拿下 2022金馬獎最佳導演,成為金馬影史上首位原住民導演獲此殊榮。一聽到此,現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
褚明仁表示,希望日本觀眾透過片中家族故事,感受到即使是不同族群、不同的國家,「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永遠相同」。他比喻,就像台灣年輕人看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也能心有所感。他期盼日本觀眾支持更多台灣電影,也鼓勵陳潔瑤持續創作,把更多動人的故事帶給大家。(編輯:沈鎮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