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房地產龍頭企業 中國恆大落寞下市
中國恆大上市地位周一(25 日)上午 9 時起正式被取消,在港交所披露易上搜索,中國恆大已正式被列入「已除牌證券」,中國恆大約 16 年的上市之路畫上句點。
據《第一財經》報導,恆大被下市的原因是停牌超過 18 個月。8 月 20 日,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中國恆大的股份自 2024 年 1 月 29 日起已暫停買賣。「根據《上市規則》第 6.01A(1)條,若該公司未能於 2025 年 7 月 28 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可將該公司除牌。」
2009 年 11 月 5 日,恆大在香港上市,並以超 700 億港元的市值一舉成為當時在港上市最大中國民營建商。此後,恆大一路高歌猛進,銷售規模問鼎行業,創始人許家印亦收獲首富之名。
恆大攀上巔峰之後不久,泡沫旋即被戳破。2021 年恆大的流動性危機曝光,當年 12 月即全面展開境外債務重整。
2023 年 7 月 17 日,中國恆大揭露 2021 和 2022 兩個財務年度的經營數據,合計超過人民幣 8,000 億元的天文數字虧損額度,刷新了中國企業最高虧損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摘牌下市並不意味著所有工作結束,相關清算工作仍在推進。恆大清算人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清算人已收到 187 份債權證明,據此提出的債權總額約 3,500 億港元(450 億美元)。
清算人強調,這並非最終債權總額。一則因為目前債權申報尚未截止,其次已收到的債權還需經過正式裁決。
與此同時,清算人還在加緊資產變現。清算人報告顯示,目前已進行的部分資產變現總計約 20 億港元(2.55 億美元)。其中,約 8,170 萬港元(1,100 萬美元)來自中國恆大直接持有資產,其餘約 19 億港元(2.44 億美元)來自附屬公司持有資產。
「任何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或集團的清算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考慮到本集團業務的規模和複雜性,這一點在本公司案例中被進一步放大。」清算人在報告中說。
清算人提到,中國恆大在多個司法管轄區擁有遠超過 3,000 家法律實體,在超過 280 座城市擁有約 1,300 個在建項目,其物業管理服務業務涉及 3,000 個項目。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