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發泡錠不是糖果!過量恐增腎臟負擔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6月30日10:31 • 發布於 07月25日04:3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健康醫療網

發泡錠好喝又方便,但別忽略背後的風險!本文教你正確使用發泡錠,揭露攝取過量可能對腎臟造成的影響,避開腎結石與腸胃不適的隱藏危機。

發泡錠口味多元、喝起來有氣泡非常清爽,加上標榜能補充維他命C、B群、電解質等營養素,成為許多民眾喜愛的營養補充品。食藥署日前透過fb粉絲團「藥博士 正藥說」提醒,發泡錠雖然便利,但使用不當可能影響健康,應正確溶解後再服用,因過量攝取可能增加腎臟負擔,腎臟病患者若要使用也應注意。

食藥署說明發泡錠原理 直接吞服恐傷身

食藥署指出,發泡錠適合小孩、長輩或吞藥困難者使用。此外,發泡錠泡水溶解後飲用,比傳統錠劑吸收更快,且發泡錠能做得更大,可攜帶的有效成分也就更多。而發泡錠會冒泡泡的原因,是因為其成分中含有酸(如檸檬酸)和鹼(如碳酸氫鈉),兩者在水中相遇會發生「酸鹼中和反應」,並產生二氧化碳,就會看到一顆顆氣泡形成。

發泡錠可以直接吃嗎?食藥署表示,直接吞服發泡錠可能造成三大問題。首先,未溶解的發泡錠通常味道很鹹或很酸,口感極差;未溶解的粉末發生酸鹼反應會產生熱能,對口腔與食道黏膜造成刺激。此外,發泡錠在胃中遇水發泡,可能造成腸胃道脹氣不適,甚至受傷。

發泡錠使用注意3點 別因方便好喝就過量攝取

食藥署提醒,使用發泡錠要注意,必須用冷水或常溫水溶解,因為熱水可能破壞藥品結構;需用充足的水量完全溶解後再飲用,避免刺激口腔與食道黏膜。因發泡錠怕濕,拆封後應盡快使用完畢,避免發泡錠受潮影響品質。

民眾常詢問「發泡錠喝多了是否會導致腎結石?」。對此食藥署說明,發泡錠有兩大成分攝取過量時,確實可能有腎結石的風險:

  • 鈉:發泡錠的發泡原理通常是靠碳酸氫鈉(小蘇打)與酸反應,攝取過多鈉則會增加尿鈣排出,進而提高腎結石風險,同時加重腎臟過濾的負擔。
  • 維生素C:攝取大量維生素C時,體內代謝的過程會產生草酸。當尿中草酸含量增加,可能與尿中的鈣結合,形成腎結石。

食藥署強調,適量使用發泡錠一般不會直接導致腎結石,如果使用過量、喝水不足,或本身有腎臟疾病、高血鉀、尿液偏鹼等情況,結石風險就有可能增加,提醒有結石病史、腎功能不佳和喝水太少的人應特別注意。發泡錠絕對不是糖果,雖然非常方便,但還是應依照建議劑量使用,同時確保水分攝取充足,才能發揮發泡錠的優點,真正守護健康。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