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國不會虧待14億人超大市場!路透:印度苦吞25%川普關稅,原因竟是自己造成?

風傳媒

更新於 19小時前 • 發布於 19小時前 • 李靖棠
美國總統川普(右)擁抱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身為少數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專門發文砲轟的國家,印度原本在兩國歷經五輪貿易談判後,對於自家應能與華府達成協議非常有信心,甚至提前向媒體「暗示」新德里的關稅,很可能最多就15%。沒想到,這個自信卻瞬間被川普狠狠打臉,反倒苦吞25%關稅,還可能面臨額外罰則,讓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陷入巨大壓力和難題。

《路透》在報導中引述4位印度官員和2位美國官員的訪問,解密美國與印度談判破局的原因,簡單來說,能以三個理由總結:誤判、錯失訊號與情緒惡化,導致兩大強權協議破裂。不只讓印度吞下高達25%關稅稅率,還只能眼睜睜看著對面宿敵巴基斯坦,從川普手中拿到「更優渥的貿易條件」。不過,雖然路透引述雙邊官員的說法,但是針對兩國談判細節議論,白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印度總理辦公室、外交部與商工部,全部都沒有給出任何正式回應。

Missed signals, lost deal: How India-US trade talks collapsedhttps://t.co/ZTt0M8obvZhttps://t.co/ZTt0M8obvZ

— Reuters (@Reuters)August 6, 2025

誤判訊號

受訪的印度官員提到,當該國貿易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訪問華府與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訪問新德里之後,新德里其實已做出一系列促成協議過關的讓步措施:政府願意對約占美國對印出口總額40%的工業製品,實施零關稅優惠。此外,在一定配額下,逐步降低對美國製汽車與酒類產品的關稅稅率,並同意美方的主要訴求,增加購買來自美國的能源與國防軍武設備。

其中一位官員表示,印度談判代表當時認為,華府必然會因為上面提到的讓步,接受印度抗拒美國農酪產品免稅進口。然而,這完全是一次嚴重誤判,川普並不這麼想,因為他想要「更多讓步」。白宮官員透露,雖然印度和美國談判過程,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一定進展,但從未達到華府接受的協議程度,「我們從來沒有達成一項、真正期待的完整協議。」

2025年8月1日,印度孟買的古魯庫爾藝術學校學生正在繪製美印領導人川普與莫迪的肖像。(美聯社)

過度自信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曾在今年2月訪問華盛頓,當時他同意在2025年秋季前達成兩國協議,並設法在2030年前將雙邊貿易總額,提高至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兆元)。同時縮小兩國47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的貿易逆差,印度承諾將自美國購買最高達250億美元(約新台幣7487億元)的能源,並增加國防武器進口量。

但官員私下坦言,當川普大肆宣傳有「重大協議即將公布」後,印度官方態度突然非常自信,誤以為雙方即將達成協議,而且是一紙對印度有利的協議。因此新德里隨即採取強硬立場,特別針對農業與乳製品、兩大對印度極度敏感的領域。

2022年5月23日,印度古瓦哈提的農民正在收割稻田。(美聯社)

參與閉門談判的印度官員透露,當時政府的態度很明顯,「我們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美國不可能忽視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

對於自家極度有自信的印度,談判團隊甚至開始爭取,要求美國美方豁免10%關稅,並希望華府全面取消對鋼鐵、鋁與汽車加徵的關稅。但這對白宮而言,基本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一位熟悉談判過程的華府消息人士表示,「川普要的是一份能登上全球媒體頭條的大份協議,包含市場開放、大筆投資與鉅額採購!」。

舉例來說,南韓在8月1日最後期限前,藉由提供3500億美元投資、增加能源進口,並在稻米與牛肉作出讓步,成功將關稅維持在15%,而不是吞下更高的25%。

溝通中斷

美國前貿易代表辦公室官員林斯考特(Mark Linscott)表示,「印度和美國雙方,一度非常接近簽署協議,唯一問題是,川普總統與莫迪總理之間缺乏直接溝通管道。」

為什麼華府和新德里不仿效中美直接溝通?一位參與談判的印度官員表示,莫迪不願意主動致電,就是擔心與川普單獨對話,將讓他陷入被動。另外三位印度官員也指出,不久前屢次在印巴衝突中強行介入擔任調解者,卻進一步惡化既有的談判氛圍,也是讓莫迪未進行直接通話的原因。

另一位資深印度官員,直接認為和美國的談判破局,最大問題就是錯誤判斷,高層未能妥善處理談判進程,「當美國陸續與越南、印尼、日本及歐盟達成更好的協議後,我們缺乏必要的外交協助,如今卻陷入一場本可避免的危機。」

川普週二表示,他將在未來24小時內「大幅度」提高對印度進口商品的關稅,理由是新德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正在「助長烏克蘭戰爭」。

未來?

談判仍在進行中,美國代表團預計本月下旬訪問新德里,印度官員相信仍有挽回的機會,官員透露、印度政府正在重新檢視,農業與乳製品領域是否存在可讓步的空間。至於在俄羅斯石油方面,假如美方能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印度也可能會減少採購量,轉向由美國供應。(推薦閱讀)一通電話讓全國崩潰!瑞士苦吞川普39%天價關稅,都是「她」的錯?

「拿起電話吧!莫迪,現在是雙輸,但(印度)還存在實現雙贏貿易協議的可能性。」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收盤/川普祭晶片關稅大刀!台積電傳豁免暴漲55元 台股爆量收漲556點

三立新聞網
02

川普突宣布半導體關稅100%! 台積電投資金額曝

CTWANT
03

日本設備大廠TEL認了!聲明指1名前員工涉台積電洩密案

自由電子報
04

關稅20%太傷!台灣1產業掀倒閉潮爆停工 他曝現況:員工做2休5

三立新聞網
05

台股大漲卻上不了車! 「APP無法下單」券商二哥最新回應出爐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cheng
當軟弱舔狗不會有好下場的... 面對中國的強硬,美豬畜牲川只能選擇跪地求饒...
17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印度瑞迪博士製藥計劃 2026 年於 87 國推出周纖達學名藥

科技新報

從紅海衝突到俄烏戰爭,無人機成為「不對稱戰爭」寵兒

科技新報

修屋頂送溫暖 南市府攜手土木公會助獨居長者修繕家園

住展

客戶需求增加,玉晶光7月營收較上月大增逾四成,寫近10個月新高

財訊快報

全台有感!台灣東部海域15:45規模6.2地震 最大震度3級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

台股嗨翻狂歡股民卻哀號「上不了車」 下單系統異常券商「這樣說」

CTWANT

陸無人駕駛技術首殺入歐洲!百度蘿蔔快跑聯手Lyft 歐洲將迎來中國無人車大軍

anue鉅亨網

台積電內鬼「這輩子賠不完」妻子要幫還?律師曝最慘後果

EBC 東森新聞

上半年3.3萬人「脫北」!可塞滿3座小巨蛋 2縣市成大贏家

TVBS

剛需產品無畏美關稅干擾 八貫7月、前七月營收齊步年增雙位數

工商時報

市場情緒受政策牽動?3大風險壓抑台股 留意2大轉折訊號!

Money錢雜誌

南亞科鈺創合資5億 成立半導體設計公司攻AI記憶體

中央通訊社

華通上半年EPS達1.8元 近20年來同期次高

工商時報

台船環海獲比利時優良商業獎(圖)

中央通訊社

憂對等關稅衝擊 商總籲思考普發現金能否挹注內需

中央通訊社

許舒博:盼政府爭取台灣稅率降至與日韓相同(圖)

中央通訊社

日股連3紅 銀行股領漲東證指數收高0.7%

中央通訊社

鏡車試駕/揪出新亮點 ŠKODA Superb Combi SportPlus

鏡週刊

道瓊歐洲Stoxx 600週四盤初走升,主要股市漲多跌少,能源股逆勢挫逾1%

財訊快報

新竹巨城將有五星酒店進駐!巨城商圈受惠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積電衝1180元創新高 台股終場站24000點

NOWNEWS今日新聞

川普祭100%晶片稅 專家憂:供應鏈若跟進赴美 台灣半導體生產比重將下滑

太報

台積電飆天價 凱基等券商下單系統傳當機延遲

中央通訊社

半導體關稅衝擊產業?專家:需觀察232調查

NOWNEWS今日新聞

長榮股利進補 台驊H1每股賺4.54元

工商時報

東陽前7月營收創同期新高 上半年每股賺3.25元

中央通訊社

日經:認定印度製iPhone可望豁免關稅 蘋果供應商繼續量產新iPhone

太報

影片|LINE Pay加入電支行列,可以儲值轉帳了!電子支付跟第三方支付到底差在哪?

數位時代

許舒博受訪談美國對台關稅議題(圖)

中央通訊社

系統電7月營收連三月創同期次高,前7月創同期新高,8/13法說會

財訊快報

「美積電」被罵慘!川普揭100%關稅 一票人改口讚「台積電明智之舉」股民全嗨翻

太報

關稅與降息預期推動 金價小幅走高

anue鉅亨網

東陽上半年匯損5.58億、EPS 3.25元 8月下單已見回溫

工商時報

強化科技阻詐 華南銀研發雷神智能防護網

中央通訊社

誤判加薩飢童照攝自葉門 Grok驗證準確性受質疑

中央通訊社

台塑四寶7月營收回穩推進 僅台化月減趨緩

工商時報

新青安難貸影響交屋?財政部這樣說

工商時報

H20晶片安全受質疑 中國業界建議提交資料或機構背書

中央通訊社

關稅利空轉利多台股驚驚漲!「AI伺服器+ETF」雙主題吸金 喜迎資金潮

anue鉅亨網

三大法人買超台股497.52億元

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