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虧待14億人超大市場!路透:印度苦吞25%川普關稅,原因竟是自己造成?
身為少數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專門發文砲轟的國家,印度原本在兩國歷經五輪貿易談判後,對於自家應能與華府達成協議非常有信心,甚至提前向媒體「暗示」新德里的關稅,很可能最多就15%。沒想到,這個自信卻瞬間被川普狠狠打臉,反倒苦吞25%關稅,還可能面臨額外罰則,讓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陷入巨大壓力和難題。
《路透》在報導中引述4位印度官員和2位美國官員的訪問,解密美國與印度談判破局的原因,簡單來說,能以三個理由總結:誤判、錯失訊號與情緒惡化,導致兩大強權協議破裂。不只讓印度吞下高達25%關稅稅率,還只能眼睜睜看著對面宿敵巴基斯坦,從川普手中拿到「更優渥的貿易條件」。不過,雖然路透引述雙邊官員的說法,但是針對兩國談判細節議論,白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印度總理辦公室、外交部與商工部,全部都沒有給出任何正式回應。
Missed signals, lost deal: How India-US trade talks collapsedhttps://t.co/ZTt0M8obvZhttps://t.co/ZTt0M8obvZ
— Reuters (@Reuters)August 6, 2025
誤判訊號
受訪的印度官員提到,當該國貿易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訪問華府與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訪問新德里之後,新德里其實已做出一系列促成協議過關的讓步措施:政府願意對約占美國對印出口總額40%的工業製品,實施零關稅優惠。此外,在一定配額下,逐步降低對美國製汽車與酒類產品的關稅稅率,並同意美方的主要訴求,增加購買來自美國的能源與國防軍武設備。
其中一位官員表示,印度談判代表當時認為,華府必然會因為上面提到的讓步,接受印度抗拒美國農酪產品免稅進口。然而,這完全是一次嚴重誤判,川普並不這麼想,因為他想要「更多讓步」。白宮官員透露,雖然印度和美國談判過程,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一定進展,但從未達到華府接受的協議程度,「我們從來沒有達成一項、真正期待的完整協議。」
過度自信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曾在今年2月訪問華盛頓,當時他同意在2025年秋季前達成兩國協議,並設法在2030年前將雙邊貿易總額,提高至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兆元)。同時縮小兩國47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的貿易逆差,印度承諾將自美國購買最高達250億美元(約新台幣7487億元)的能源,並增加國防武器進口量。
但官員私下坦言,當川普大肆宣傳有「重大協議即將公布」後,印度官方態度突然非常自信,誤以為雙方即將達成協議,而且是一紙對印度有利的協議。因此新德里隨即採取強硬立場,特別針對農業與乳製品、兩大對印度極度敏感的領域。
參與閉門談判的印度官員透露,當時政府的態度很明顯,「我們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美國不可能忽視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
對於自家極度有自信的印度,談判團隊甚至開始爭取,要求美國美方豁免10%關稅,並希望華府全面取消對鋼鐵、鋁與汽車加徵的關稅。但這對白宮而言,基本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一位熟悉談判過程的華府消息人士表示,「川普要的是一份能登上全球媒體頭條的大份協議,包含市場開放、大筆投資與鉅額採購!」。
舉例來說,南韓在8月1日最後期限前,藉由提供3500億美元投資、增加能源進口,並在稻米與牛肉作出讓步,成功將關稅維持在15%,而不是吞下更高的25%。
溝通中斷
美國前貿易代表辦公室官員林斯考特(Mark Linscott)表示,「印度和美國雙方,一度非常接近簽署協議,唯一問題是,川普總統與莫迪總理之間缺乏直接溝通管道。」
為什麼華府和新德里不仿效中美直接溝通?一位參與談判的印度官員表示,莫迪不願意主動致電,就是擔心與川普單獨對話,將讓他陷入被動。另外三位印度官員也指出,不久前屢次在印巴衝突中強行介入擔任調解者,卻進一步惡化既有的談判氛圍,也是讓莫迪未進行直接通話的原因。
另一位資深印度官員,直接認為和美國的談判破局,最大問題就是錯誤判斷,高層未能妥善處理談判進程,「當美國陸續與越南、印尼、日本及歐盟達成更好的協議後,我們缺乏必要的外交協助,如今卻陷入一場本可避免的危機。」
川普週二表示,他將在未來24小時內「大幅度」提高對印度進口商品的關稅,理由是新德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正在「助長烏克蘭戰爭」。
未來?
談判仍在進行中,美國代表團預計本月下旬訪問新德里,印度官員相信仍有挽回的機會,官員透露、印度政府正在重新檢視,農業與乳製品領域是否存在可讓步的空間。至於在俄羅斯石油方面,假如美方能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印度也可能會減少採購量,轉向由美國供應。(推薦閱讀)一通電話讓全國崩潰!瑞士苦吞川普39%天價關稅,都是「她」的錯?
「拿起電話吧!莫迪,現在是雙輸,但(印度)還存在實現雙贏貿易協議的可能性。」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