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峰會破17年僵局 背後牽動台灣與美國安全局勢
南韓總統李在明本周進行上任以來首次出訪,便先抵日本,而非美國,引發外界關注。李在明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後,雙方發表17年來首份聯合聲明,承諾在AI、貿易及朝鮮半島無核化等議題加強合作,還將成立聯合工作小組應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等挑戰。
美國有線電視(CNN)報導,自兩個月前上任以來,南韓總統李在明首次出訪進行雙邊外交,行程包括華盛頓與東京。然而,與前任不同的是,李在明並未先訪問美國,而是先前往南韓的前殖民者——日本。
在李在明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雙邊會談後,東京與首爾發表了17年來的第1份聯合聲明,承諾在人工智慧(AI)、貿易以及朝鮮半島無核化等領域深化合作。他們同時宣布將成立聯合工作小組,應對包括人口老化與出生率下降等共同挑戰。
不過,這次峰會最引人注目的,並非簽署了什麼協議,而是兩位領導人之間的笑容和友好言辭。李在明談到與日本首相的會面時表示:「這是我們的第2次會面,但我感覺我們就像是好朋友。」
從敵對到友好的語氣轉變,令人難以忽視。
日本對韓國的殖民統治持續了30多年,長期籠罩雙邊關係。2023年,李在明批評前任總統尹錫悅出席與日本的歷史性峰會,稱他是「東京的傀儡」。然而,自兩個月前上任以來,李在明採取了更務實的態度。今年8月15日也就是南韓光復節,他稱日本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夥伴」。
這次關係的回暖,不僅僅是外交層面的表現,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太平洋西側的局勢變化。
兩國如今都在應對與美國之間動盪不安的關係,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可預測的外交政策,使曾經穩固的盟友關係變得不再牢靠。他對兩國施加關稅、要求增加國防支出,並推動雙方為駐軍支付更多費用。曾經堅不可摧的南韓與美國同盟,如今已不再穩固。
東京大學亞洲研究教授金斯頓(Jeffrey Kingston)向CNN表示:「問題在於川普反覆無常、交易性的外交手法讓每個人都感到不安。我認為在烏克蘭遭到背叛之後,許多美國盟友都在想,美國的安全保障究竟值多少?」
在日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常被視為警示。前首相岸田文雄曾警告:「今天的烏克蘭,明天可能就是東亞。」東京與首爾對北韓日益增長的核武庫及其與俄羅斯戰爭中加深的合作感到擔憂,北韓士兵從中獲得了第1手戰場經驗。
另1個令日韓擔憂的議題,是台灣可能爆發的衝突。隨著中國在台灣附近加大軍事活動,兩國對緊張局勢可能升級為衝突的恐懼日益增加。若衝突發生,美國是否會介入?或者如近期阿拉斯加峰會所見,川普或未來美國總統,可能會與專制領導人達成協議——而台灣卻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