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自動化展〉上銀、大銀微合攻專用型AI機器人 方形晶圓移載系統驗證中
上銀科技 (2049-TW) 攜手大銀微系統 (4576-TW) 於 2025 年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參展,今年共有四大亮點技術。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與半導體客戶合作開發的方形晶圓移載機器人系統正在驗證中,上半年機器人相關營收占比已提升至 9%,預期將持續攀升突破 1 成。他提到,機器人資安議題也相當關鍵,「非紅供應鏈」需求可望帶動台廠供應鏈商機。
卓文恒表示,隨著半導體扇出型面板級封裝 (FOPLP) 技術的迅速演進,晶圓移載、加工製程、缺陷檢測與關鍵尺寸量測的精度要求日益嚴苛,面對這些挑戰,機電整合控制技術已成為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核心要素。
大銀微系統以高效能直驅馬達搭配高響應驅動器,協助晶片在各製程階段維持高良率,同時提升設備的生產效率與穩定性。
其中,超薄型大中空精密直驅馬達 (DMT 系列) 以最大 340mm 的大中空尺寸與僅 22mm 的超薄設計,成功降低設備重心,減少運轉時的震動,確保運作平穩。其奈米級定位精度更獲得半導體 AI 晶片設備大廠青睞,廣泛應用於晶圓雙面缺陷檢測、紅外線顯微鏡檢測及白光干涉量測等特殊製程。
卓文恒說明,上銀與大銀微系統在機器人手臂關鍵元件及關節模組,涵蓋驅動器、諧波減速機、無框力矩馬達等產品,也有布局靈巧手的小型滾珠螺桿產品,可減輕重量、節省空間,降低機器人電池能耗。
被問及今年自動化展覽與去年的差異,卓文恒說,AI 機器人、無人化效率提升、智慧化設備是今年展覽重點,有感受到投入 AI 的廠商越來越多,包括零組件、視覺、軟體等各領域都有。
上銀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助力產業智能升級,包括工業機器人、晶圓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直角座標機器人,上銀機器人具軟硬體結合的智慧自動化功能,能夠在多種環境中替代或輔助人完成任務。上銀機器人被廣泛應用在製造生產線、半導體、醫療、農業、廢棄物回收、物流等領域。
關於先前提及與廠商合作開發的物流專用型 AI 機器人進展,卓文恒說,還在客戶端驗證,看起來效果不錯,下一階段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就能小批量在產線上運作,靜候客戶通知。
卓文恒:人形機器人尚未成熟 專用型 AI 機器人率先落地
對於人形機器人未來展望,卓文恒指出,人形機器人的最終價值仍需回歸應用面,目前市場上多為技術展示,真正落地還需時間。他認為,一旦投入產業應用,首當其衝的將是工業型與協作型機器人。不過,四大家族工業機器人在大陸銷售依舊成長,顯示 AI 人形機器人在工廠尚未形成實質替代。
卓文恒強調,工廠場域因產量大、環境可控,相對於家庭或開放空間的不確定性,更適合作為人形機器人率先落地的場景,但目前觀察,大陸工廠仍未見人形機器人廣泛應用,顯示相關技術尚不成熟。
他認為,短期內 (兩至三年) 專用型 AI 機器人將更具落地條件,例如物流搬運機器人專責處理包裹、焊接機器人專注焊接作業,因任務單純、執行面明確,較容易實際投入生產場域;反觀人形機器人開發與應用時程仍需要更長的醞釀期。
卓文恒表示,上銀與大銀微提供一系列生產各類型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及系統,涵蓋傳動元件、減速機、軸承、各式直驅馬達以及驅動器等,強調不會跨足整機製造。今年上半年,上銀機器人相關營收占比已提升近 1 成,預期未來還會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