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記機械董座魏燦仁:專攻特殊機 關稅衝擊有限 但更在意員工與未來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8月7日起,美國對台灣產品加徵20%疊加關稅,消息一出,不少傳產企業憂心忡忡,全台更有超過2500人被迫放無薪假,製造業首當其衝。
但在台灣塑膠押出設備龍頭——鳳記國際機械,董事長魏燦仁卻顯得沉著。他說話語氣平穩,帶著堅定:「我們的機台多屬特殊客製化產品,零組件也都是自己研發設計,品質可靠,雖然出口美國佔了近兩成,但關稅對我們的影響其實有限。反而真正讓我頭痛的,是匯率波動。」
七十年的根基:把「機械」當成一輩子的承諾
鳳記國際機械已走過七十多年歲月。從早年的中空成型機、板材機,到如今多元的淋膜機、薄膜機、吹袋機,銷售足跡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魏燦仁談起公司,就像在談一個家族成員般的親切:「我們一直在想,如何幫客戶增加附加價值,讓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他記得,過去台幣曾貶到1美元兌40元,也曾升到24元,如今大約在30元上下震盪。看似冰冷的數字,在他眼中卻是企業存亡的關鍵。「30元是最後底線,也是我們能安心報價的區間。匯率變動一來一往,可能就是一筆訂單的利潤不見了。」語氣雖淡,但字裡行間藏著老企業家的沉重。
傳產挑戰:從日圓貶值到中美貿易戰
疫情後,國際局勢風雲詭譎。日圓大幅貶值,讓日本機械價格具備吸引力;再加上中國機械業者以低價競爭,技術卻快速追趕,使台灣傳統機械面臨空前壓力。魏燦仁坦言,尤其工作母機、塑膠押出設備、射出成型機,首當其衝。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創新,不斷提升自己。哪怕只能再多擠出1%到2%的毛利,都要想辦法做出差異化。」這句話說來平淡,卻聽得出背後那份不服輸的韌性。
美國市場:與客戶共渡難關
20%的關稅看似嚴苛,但魏燦仁看得開。他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關稅還是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但我們不能因此退縮。」他透露,公司會與客戶共同面對挑戰,尋找更靈活的解決方式,因為北美、歐盟市場依舊是鳳記的重點布局。
「對客戶來說,他們買的不只是機器,而是我們的承諾。只要能讓他們放心,我們就會想辦法挺過去。」
兄弟情與責任感:一肩挑起的重量
談到家族與企業,魏燦仁眼神一度閃過感慨。他的哥哥、前董事長魏燦文,曾是他一路打拼的夥伴,如今人已不在。
「以前有哥哥一起討論,遇到難題總覺得有人可以分擔。現在不同了,公司全交到我手上,我只能更務實,更努力,特別是在人才培訓和員工照顧上。」
這番話說得輕描淡寫,但背後是肩上更沉重的責任。對魏燦仁而言,員工不只是員工,更是與他一起守護鳳記的家人。
溫暖的堅持:把產業當成一份使命
近年,傳產轉型話題熱烈。像和大工業跨足人形機器人,成功華麗轉身。魏燦仁笑說,其實自己十年前也曾夢想過,但最終因現實考量作罷。「我們不是不想,而是要先顧好根本。鳳記的基石還是機械,我的任務是守住它,並讓它走得更遠。」
談到是否會像哥哥一樣,爭取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他搖搖頭,笑著說自己個性安靜保守,「未來在公會就是輔助角色,但只要台灣機械業需要鳳記,我們一定二話不說,挺到底。」
帶人如帶心 溫度比數字更重要
在產業新聞裡,我們常見的是冰冷的數據:匯率、關稅、出口比例。然而,在魏燦仁的故事裡,讀者看到的不只是財報數字,而是企業家的溫度——對員工的責任、對客戶的承諾、對產業的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