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長途飛行後腿腫疼痛 當心深層靜脈栓塞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1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深層靜脈栓塞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可安全活動,適當運動不僅不會增加風險,還能降低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8 歲王小姐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近期連續搭乘長途飛機,返國後出現左小腿腫脹、疼痛與發熱,就醫確診為深層靜脈栓塞,需接受抗凝治療與復健。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劉怡均指出,該病為血栓阻塞深部靜脈,常見於小腿或大腿,症狀包括單側下肢腫脹、疼痛、皮膚變色或發熱,嚴重恐引發肺栓塞。

誰是高風險族群? 除了藥物還有「壓力治療」

深層靜脈栓塞好發於術後病人、長期臥床、懷孕、癌症患者、年長者、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療法使用者、肥胖與凝血異常者,台灣每年的發生率約萬分之一。劉怡均醫師表示,急性期治療以抗凝藥物為主,部分患者可能需導管取栓、溶栓或置放靜脈過濾器等介入治療;病情穩定後,穿戴醫療等級彈性襪可減輕腫脹並預防栓塞後症候群。

壓力治療是藥物以外常用方式,可利用彈性襪或繃帶增加皮下壓力、促進血液回流,建議日常穿戴至少 1 年,使用膝下長度、踝部壓力 30–40 mmHg 的分級壓力襪。無法長時間穿戴者,可改用間歇性氣壓治療,但合併動脈狹窄者須降低壓力強度。生活上則應避免久坐久站,每 1–2 小時活動一次,維持正常體重與水分,並避免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脫落。

狀況穩定可適度活動 幫助復原

過去曾建議病人臥床休息,但最新研究顯示,經抗凝治療且狀況穩定者,可及早活動,有助靜脈回流與減輕腫脹。急性期(發病後 1–14 天)可進行足踝幫浦運動(每小時 10–20 次)、抬高患肢(每次 15–20 分鐘)、踝膝關節活動,以及經醫師評估後的短程行走,並搭配壓力襪效果更佳。

深層靜脈栓塞約第 2 週至第 8 週,治療目標是恢復活動量與肌力,預防栓塞後症候群。可進行每日短程步行(每次 5–10 分鐘、每日累計 1–2 小時)、踮腳尖、單腳站立、負重抬腿等小腿肌力訓練。體能較弱者可選擇水中行走或水中自行車,減少下肢靜脈壓。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逐步納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走路、腳踏車,每週 3 次、每次 20–60 分鐘)及下肢阻力訓練(每週 2–3 次、每組 8–12 下)。

劉怡均醫師提醒,深層靜脈栓塞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可安全活動,適當運動不僅不會增加風險,還能降低後遺症。急性期可緩步行走,亞急性期應結合彈性襪維持日常活動,恢復期則進行系統化運動以強化肌群與心肺功能。想獲得專屬運動處方,建議與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共同擬定最適合的復健計畫。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287期

【延伸閱讀】

靜脈曲張是警訊!可能造成嚴重深層靜脈栓塞

深層靜脈栓塞可能致命 50%患者平時無明顯症狀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30歲養生男不菸酒!「1症狀」發現大腸息肉 醫驚:再晚恐癌變

TVBS
02

20多歲同事腸癌末期 30歲男竟也中!醫揭危險因子

三立新聞網
03

羅志祥66歲母親罹「阿茲海默症」…醫:1飲食法「逆轉腦齡7.5歲」,這些傷腦食物要少吃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不是缺鈣也不是熱!醫曝「夏天抽筋真凶」 半夜痛醒快這樣做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