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了遊子 東海藍學宿 外籍師生住宿有藍天
大學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住宿環境攸關生活品質,良好的學舍更能豐富四年學涯,留下更多精采美好的回憶。位於東海別墅的「東海藍學宿」 ,便是一棟很不一樣的學宿,不僅滿足了學子住的需求,還創造不少生活的感動,別具多元文化魅力,成為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認證的藝術亮點 。
建築專業 實踐理想學宿
東海藍學宿創辦人林國佐,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所,學生時代對於住宿環境就特別有想法,碩士論文「從校園規劃理論談學生宿舍相關配置」,探討的就是攸關大學生活品質最重要的宿舍空間規劃。他認為,大學生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幾乎都在宿舍生活,宿舍是學子社會化過程很重要的媒介,不應只是住的地方而已,而應扮演重要的教育功能,東海藍學宿即是他理想中學生宿舍的實踐。
在中興新村長大的林國佐,民國76至77年間住在東海大學旁的理想國社區,他發現東海大學是一座美麗的大學城,但校外的學生宿舍卻沒能跟得上時代需求,非常可惜。
民國81年開始在臺中蓋房子的林國佐,97年順利在東海別墅的巷子找到一塊127坪的土地,旁邊剛好有一片天然樟樹林,環境幽靜,他結合自然窗景蓋了一棟7層樓房,97年7月正式啟用,3至7樓共規劃62間套房,每一房從6.5坪到9坪不等,雖可以住到兩人,但實際大都只住一個人。
公共空間 最大亮點
東海藍學宿最大特色是保留了許多公共空間,包括一樓的交誼中心、廚房、餐廳等等,讓入住房客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增進人際互動。此外,具有設計感的頂樓空間,提供住戶看雲、賞月、觀星、談心,以及欣賞臺中七期的夜景。
學宿取名「東海藍」,喜歡看電影的林國佐說,以前有部名著改編的電影「窗外有藍天」,「藍天」代表每個人心中對自由的嚮往,於是借用「藍」字呼應住戶內心的期盼。
為了實踐東海藍學宿的「共好‧共埕」理念,他和擔任學宿負責人的太太曾美瑛,每年都會利用中秋節和冬至兩個傳統重要節日,邀請所有住戶一起同樂過節。曾美瑛說,像中秋節會在屋頂露台舉辦戶外烤肉活動,讓沒辦法趕回家的住戶享受最應景的烤肉趴;冬至則在一樓交誼中心煮麻油雞和紅豆湯,讓大家暖暖身子,這個節氣剛好將近聖誕節,也會作聖誕佈置,讓外籍生感受耶誕氛圍。
「這裡的住戶,每一個人都可以當成半個主人,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學宿作客,例如假日利用學宿廚房做早餐請朋友吃,或是冬天一起煮火鍋等等,增進情誼,亦學習拓展人際關係,這也是大學教育很重要的一環。」曾美瑛說著。
學宿的設計感 外籍師生最愛
東海藍學宿半開放式又有設計感的環境,相當受到外國學生喜愛,10多年來住過的外籍生多達20幾個國家,每年60幾個住戶中,至少都有7、8個外國學生,主要是交換學生及來臺學習中文,也有交換學者,以及冬天來Long Stay,以日本東北地區為多。
曾美瑛指出,來自世界各國的外籍住戶喜歡與本地學子互動交流,感受臺灣濃厚的人情味,以及體驗不同的異文化。諸如義大利的學生會磨著自己帶來的咖啡請大家品嚐;波蘭老師吃不慣臺灣食物,自己煮飯也會做蛋糕,與大家分享;印度老師帶來當地香料做菜,讓屋內瀰漫濃濃的咖哩味道,久久不散。至於臺灣學生帶領國外住戶出遊逛夜市,認識臺中的人文風情,最受歡迎了。
東海藍學宿亦常有音樂會及演講等藝文活動,如學宿主辦的小型展覽,曾擔任臺中東北扶輪社社長的林國佐亦會在學宿舉辦屋頂夜間音樂會,也有住戶申請舉辦展演,甚至網紅借用場地舉辦講座,還有新人利用學宿的廚房及餐具拍攝婚紗等等。曾美瑛表示,住戶申辦活動手續很簡單,只要回復原狀即可,畢竟自主管理及尊重公共空間,也是大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
優雅風情 一房難求
東海藍學宿除了由創辦人林國佐和負責人曾美瑛夫婦主理外,另由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至英國研究所攻讀平面設計的品牌策劃林珈瑀擔綱管理和行銷,她表示,從房間佈置及擺設等細節,可以看出現在的學生很注重生活品質,雖禁止寵物,但允許水族箱,就有住戶飼養漂亮的海水小丑魚美化房間,增添優雅風情。
林珈瑀表示,學宿每個房間都有對外窗戶及陽台,特別注意採光及空氣流通,每個月從6,000到8,500元不等的房租仍很搶手,雖可由原住戶推薦,仍須透過Google填寫表單登記,公開排序,每一學期都是僧多粥少,一房難求。
林國佐認為,東海藍學宿儘管一直很受歡迎,但畢竟蓋好至今已有10幾年了,科技日新月異,有些小細節仍未能做到智慧化,期盼有心人能跟進,在市區建造一座全智能的「東海藍學宿」,造福更多學子。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