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辯論會》核能有助經濟與空汙問題 童子賢直指台電「只顧政治」:能源政策出問題
核電廠三號延役全國公投案將於23號正式投票,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15日出席第五場意見發表會,直言台灣低碳發電占比僅17%,遠低於歐盟71%,反核政策讓減碳「越減越碳」。
他主張核能應與綠能並行,既能支撐AI時代高科技產業的龐大算力需求,也有助改善空汙與降低出口碳稅風險。
此外,核電成本每度僅1.4元,卻被高價風電與太陽能,或者價格波動劇烈的天然氣取代,他直言,「若將來台電(領導人)仍只顧政治,不顧發電成本效率」,未來將持續給台電與台灣政府沉重財務負擔,同時也將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的影響力造成不利影響。
空汙成為台灣隱形殺手,童子賢:核三延役+推廣電動車可改善
身為企業界代表,童子賢先以經濟繁榮與維持產業競爭力進行延役訴求。
童子賢指出,2025年上半年,台灣高科技產品出口相當暢旺,先進半導體、AI伺服器、AI筆電等都是台灣科技業的強項,也帶動台灣在淡季不淡的上半年總出口值,甚至已經超過2023年整年。
然而,童子賢續說,該等高科技產品以及正規劃中、攸關AI時代「算力即國力」國家策略的AI運算中心,其實都需要大量「不排碳」的電。他解釋,全世界未來2年內即將實施碳稅機制,若台灣發電乘載著高碳含量,產品出口將被課重稅,也將面對競爭力被侵蝕的威脅。
另一方面,核三延役也與人民健康有關。他點出,台灣空氣汙染源中,台電發電與交通工具的污染排放,兩者約佔整體66.5%。因此童子賢認為,若好好推廣電動車、好好改善台電發電不排碳的品質,將可一定程度改善多年困擾國民的空氣汙染問題。
童子賢認為,維持核三發電,不僅能維持台灣整體經濟繁榮與產業競爭力,更能一定程度改善空氣汙染。他喊話台電,應該改變被動態度,在提供電力同時,更應該提供不排碳的電力。
台灣低碳發電不及2成,童子賢:每一度物美價廉的電都很重要
針對部分反核立場論點認為,核三僅占整體發電佔比6%,並不值得重視,童子賢對此不置可否。
攤開2024年台灣用電能源分布,他指出,台灣整體「低碳」發電僅占17%,相對地,歐盟則高達71%,台灣成績是全世界放牛班等級;而台灣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發展數十年,前者在去(2024)年貢獻5.3%;風電則貢獻3.6%,兩者個別發電量皆不及核三。
他直言,若核三的6%不重要,「請問我們要如何看待不到6%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童子賢強調,對台灣來說,每一度物廉價美的電都很重要,尤其核能經濟實惠又不排碳。
同時他也認為,台灣去年低碳發電不及兩成,原因並非經濟成長而導致的用電量增加,而是反核的關係。他指出,1989年台灣低碳發電比有62%,之後逐年降低,去年剩17%,「廢除核三後,今年將再減少至12.8%」。
再者,他提及,在輕易廢除核能之後,台電緊接搬出的荒謬政策竟是重啟麥寮與興達火力發電廠來處理核電缺口。台灣發電的碳含量可說越來越高。
地球暖化僅靠綠能獨木難支,「核綠共存」為上策
地球緩化危機迫在眉睫,童子賢認為,若發展綠能僅是為了反核,而非為了改善地球暖化、環境汙染,這是一種扭曲的思考方式。
他呼籲,為維護台灣生態保育及環境,同時維持高科技產業競爭力,台灣發電模式應採行核能+綠能的方法,簡稱「核綠共存」。
台灣發展減碳發電卻「越減越碳」,童子賢說,這並非政府不夠努力,而是台灣必須承認土地狹小,不可能承受過多綠能衝擊。他引述國際能源署(IEA)署長 Fatih Birol言論指出,「全世界若沒有核能幫忙,靠綠能要對付地球暖化將獨木難支」。
核能、綠能價差驚人,省下上千億改善醫療更有助益
童子賢引台電去年公布的成本結構指出,核電的發電成本每度僅約1.4元,但台電收購風力發電的成本高達每度6.5元,太陽能發電則平均每度4.8元,價差相當驚人。換算下來,購買風力發電比核電每度多出5.17元,購買太陽能則多出3.4元。
若以核二、核三停機前一年可替台灣供應的300億度電計算,過去使用核電每年可為台電節省1,000億至1,500億元;以四年總統任期推算,節省金額可達4,000億至6,000億元,接近一整年的國防預算,也遠高於政府推動「高等教育品質提升計畫」的五年500億元規模。
童子賢認為,這筆龐大資金若能投入醫療與健保體系,對全民福祉將更有助益。
中油也替台電擦屁股,童子賢直指台電高層「只顧政治」
截到今年6月,台電累積虧損已達4514億,外界預估年低將提高到4700億元,但童子賢認為情況恐怕更糟。
他解釋,其實近年中油高買低賣天然氣,替台電承擔不少的虧損,同時這期間政府也已撥補3000億給台電。童子賢認為,實際虧損金額恐怕要「乘2」達8至9千億,而這一切都要歸咎於「能源政策出現問題」。
他不避諱地直指台電董座曾文生,「台電領導人常以政治優先,缺乏企業追求效率的概念」。台電董座曾多次澄清,台電的虧損為俄烏戰爭期間國際燃料價格高漲導致,而非能源政策。童子賢認為這說法一半真實、另一半則是推託責任。
他表示,綜觀幾十年歷史即可知,台電大量使用天然氣此一決策是錯誤的,因為在遇到歐洲冷冬、需求暴漲,或者遭遇天災人禍時,天然氣的價格曲線將相較於石油變動得更加劇烈。
若沒研究過天然氣價格曲線,自然不懂背後將有極高程序風險;但若研究過卻仍執意要用,「我就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了」童子賢說。
台電的重壓天然氣的選擇,背後藏著反核思維,他強調,若將來台電仍只顧政治,不顧發電成本效率,未來將持續給台電與台灣政府沉重財務負擔,同時也將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的影響力造成不利影響。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