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將掀牌 維持預測稅率15至20% 連賢明:重點不在關稅而是讓利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31)日舉辦壯大台灣資本市場高峰會,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以「臺灣企業策略-美國對等關稅和台灣的產業衝擊」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高峰會與會者包含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總統府資政沈榮津以及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
維持預測台稅率15至20%,連賢明:重點不在關稅而是讓利
美國總統川普提出高關稅、低稅率、多石油、少移民的政策,其目標有4個,包含製造業回流美國、對應貿易不公平、縮小貿易逆差,以及最值得注意的增加美國稅收。連賢明表示,所謂對等關稅就是川普想賺一筆錢進來,用這筆錢負擔國內降稅的損失。
美國總統川普自第一任就想解決貿易逆差,但最後並未如願,連賢明指出,對於失敗,川普認為是他「做得不夠狠」,不該只針對中國課稅,也不該允許友岸外包,因此提出對外高關稅、對內低稅率等政策,只要有跟美國貿易且有逆差,就是佔便宜,其中又以中國最多。
而中經院至較早期就對於台美關稅預估位於15至20%,如今並未改變。
對此,連賢明進一步解釋,川普需要一筆錢(關稅)減少減稅影響,減稅預估四年會造成2兆美元赤字,若以美國去(113)年進口金額3兆3千萬來說,關稅平均需要是15%才夠支應,這也解釋為何美國如今目前公布的稅率,最低就是10%,許多貿易夥伴都是20至50%。
因此對全世界平均對等關稅稅率應在10至15%,至於川普對台灣的目標稅率預測在15至20%又更高一些,主要與台對美逆差較高有關。
外界有聲音認為,台美關係良好,美國也會對台友好,連賢明對此說法不置可否,美國跟以色列的關係絕對比台灣好,但以色列的稅率是17%。
連賢明直言,對等關稅你不要想真正對等(美國沒想與台簽FTA、給台零關稅),美方也並非想跟你談關稅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跟你談判、要你讓利,除交關稅外要多投資美國、少用中國貨,稅率就會比較低,只是他並未明講,以免看起來像在霸凌全世界。
爭取日韓同等關稅,台灣大規模對美投資底定
台灣要跟日韓一般爭取15%稅率,勢必得跟上日韓千億投資的腳步。
連賢明指出,如今外界對投資金額推估是約3千億至4千億美元,並且也不確定台積電先前的1650億美元是否能算進去,但他也說,三千億美看起來很大,但台商在中國投資金額也是差不多規模,從川普角度來看,台灣可對中投資如此規模,為何對美國不行。
日本投資5500億美元、歐盟投資6000億美元、韓國投資3500億美元以換得15%關稅,謝金河認為,川普喜歡數大就是美,台灣應該在3000億美元左右。
對於台灣稅率遲遲未明,連賢明先前認為「早掛號,但不見得要早談判」,此次他坦言,台灣談得的確是有點慢,可能與中國有關係,美國並不太想先把台灣確定。
不認為川普開打匯率戰,連賢明:對美國沒好處
新台幣匯率短時間內升值兩塊,當時川普開打「匯率戰」的說法湧出,連賢明表示,中經院當時認為與匯率戰無關,只是央行因台美談判並未如以往出手干預,「台灣央行沒有干預時,台灣的匯率變動就是這樣」。
外界之所以提到匯率戰,他認為,主要是因為海湖莊園協議,但消息幾乎是繪聲繪影,其中的百年債券的概念也被過度解釋。同時,美元快速貶值、太弱,對美國也並無好處,川普也會擔心導致美國進口價格變高,進而造成通膨壓力。
在國內方面,連賢明分析,台灣央行當前面臨兩難局面,經濟呈現「兩極化」現象——部分產業表現亮眼,但傳統產業卻持續低迷。在貨幣政策工具中,央行可運用的主要包括匯率、利率與信用管制三項,但在利率已處於相對低檔的情況下,未來可能會更傾向透過信用管制來協助傳統產業。
連賢明研判,若以近五年匯率區間來看,大約落在28至32元之間,預期下半年匯率可能因出口動能轉弱而有回貶壓力。
好好賺錢就好的時代已逝,「安全靠美、經濟靠中」已不被容忍
連賢明說,川普如今在日本、歐洲、韓國談判順利下,開給台灣條件應該是開放所有市場,並要求大投資,其中產業衝擊最大的會汽車、農業、保健食品以及金屬扣件等,目前政府也正在想如何減緩就業影響。
連賢明表明,若最終台灣對美投資千億,台灣應思考如何善用此次機會,將台灣服務業帶過去、國際化,台灣先前皆以製造業為先,最差的就是服務業,對品牌經營也並無注重,此次是否能藉由投資連帶把服務業帶起來是重點,不然最悲觀狀況就是台灣產業空洞化。
連賢明強調,如今企業必須具備了解地緣政治的人才,與多位老闆聊過,無論賣給中國或美國,到最後都會要求你供應鏈分開,去哪裡投資設廠都需判斷該供應鏈是「傾中或傾美」。
「過去不講意識形態、大家好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要賺我的錢,就要做我的人」連賢明直言,以韓國的例子來看,「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這種想法已經不被大國容忍。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