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片)/羅厝天主堂文物館修復完工 143年「天神鐘」亮相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彰化縣文化資產再添新亮點!歷經一年修復,彰化縣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文物館」(原教堂)今(29)日正式完工啟用,百年建築風華再現。文物館內同步展出多件珍貴宗教文物,其中已有143年歷史、刻有「獻給玫瑰聖母」字樣的「天神鐘」首度公開亮相,吸引現場來賓與信眾駐足欣賞。
全台首座中部天主教堂修復完成!羅厝天主堂文物館今啟用,珍貴「天神鐘」首次亮相,見證信仰百年歷程。(記者陳雅芳攝)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羅厝天主堂建於1905年,由馬守仁神父創立,是中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為天主教在彰化地區發展的起點。堂內曾培育逾百位傳道師,具有深遠宗教、文化與教育意義。歷經四代建堂,目前主教堂為1997年所建的巴洛克風格鐘樓教堂,原教堂則於2000年轉型為文物館,並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為保存這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宗教建築及其內涵,彰化縣政府推動「天主教會彰化總鐸區教堂文物普查建檔計畫」,並獲文化部補助,總計投入1,476萬元辦理修復工程,自去年4月動工,今年3月完工,今啟用典禮,場面隆重,氣氛莊嚴。
全台首座中部天主教堂修復完成!羅厝天主堂文物館今啟用,珍貴「天神鐘」首次亮相,見證信仰百年歷程。(記者陳雅芳攝)
啟用後的文物館採預約制開放參觀,展出亮點包括首次公開的「天神鐘」,此鐘歷史可追溯至1881年,鐘身刻有「獻給玫瑰聖母」字樣,昔日宏亮鐘聲曾成為地方居民生活作息的時間依據,極具象徵與紀念意義。此外,館內亦展示多件傳教文獻與早期聖器,呈現天主教在台拓展的歷史軌跡。
王惠美表示,此次修復除保留原教堂建築風貌外,並透過文物普查與建檔計畫,完成縣內12座教堂、共395件宗教文物的數位化,讓文化資產不僅「活起來」,更能「說故事」,盼羅厝天主堂文物館成為結合文化與觀光的亮點據點。
全台首座中部天主教堂修復完成!羅厝天主堂文物館今啟用,珍貴「天神鐘」首次亮相,見證信仰百年歷程。(記者陳雅芳攝)
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指出,羅厝天主堂不僅是一座歷史建物,更是天主教信仰傳遞與牧靈服務的重要據點,見證在地信仰者長年奉獻與堅持,是愛心、共融與服務精神的象徵。
埔心鄉長張佩瑩表示,感謝縣府與文化資產局的大力支持,讓這座百年建築再度以原汁原味姿態呈現。未來鄉公所將串聯在地特色景點,整合羅厝天主堂文化元素,推動文化觀光,讓更多人走進埔心、認識埔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