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師解釋「拔管」誤區:選擇善終,才是真正的愛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6月19日04:47 • 發布於 07月10日04:3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健康醫療網

本文深入探討「不急救」「拔管」的正確觀念,帶你了解安寧善終背後的愛與尊重,別再讓錯誤用語加重遺憾與誤解。

近期有民眾赴醫美診所施打俗稱「牛奶針」的丙泊酚,陷入昏迷19天後被判定腦死,12日宣告死亡並拔管。針對這類新聞報導,常見有「家屬決定拔管,放棄治療」、「放棄急救」等說法,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陳志金醫師指出,這些用詞存在誤區,還可能對家屬和醫療人員造成額外的心理負擔,建議以「選擇不急救,讓他好走」、「安寧善終」等代替。

拔管、放棄治療 這樣的說法有何誤區?

面對無法救治、心跳停止的病人,不實施CPR(心肺復甦術,包含壓胸和電擊),其實是「讓病人自然的走」(AND, allow natural death)。陳志金醫師說明,「心跳停止」代表已是治療無效,此時不進行CPR,是不再阻止死亡的自然發生。這是選擇不做「額外增加病人痛苦」、「沒有實質助益」的治療,讓心愛的人好走,不再受肋骨斷裂、七孔出血、電燒皮肉等痛苦,而並非「放棄治療」。

陳志金醫師也指出,把DNR(Do Not Resuscitation)「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不CPR)」翻譯成「放棄急救」,同樣是長久以來的問題,必須更正,國外現在使用的DNAR(Do Not Attempt Resuscitation)「不嘗試心肺復甦術」則或許是相對較好的說法。

此外,一般報導對「拔管」也常有誤解。陳志金醫師解釋,除非是在心跳未停止前的「撤除維生系統」程序中拔管,否則拔管都是在心跳停止、宣告不治後才進行,也就是「死亡」後拔管,因此切勿再用「病人於幾點幾分拔管後,宣告不治」的說法。

不是「放棄」而是讓病人好走 家屬和醫療人員也能「放下」

陳志金醫師建議可採用以下表達方式:「XX藝人家屬選擇不急救,讓他/她好走」、「醫療團隊盡力了,家屬選擇不再讓他/她痛苦」、「感謝醫療團隊搶救,家屬選擇安寧善終」等。他說明,「放棄」二字對家屬而言是心理負擔,加重內疚與自責感;當家屬在親人「已經死亡」(心跳停止)時,選擇不再增加痛苦、讓對方好走,也有助於家屬的心理調適。

「醫療人員承諾『盡全力搶救到最後一刻』,強調在心跳停止以前,我們都不會放棄!」陳志金醫師指出,特別是面對年輕生命逝去的外科醫師,總是認為自己還可以再努力,其實內心也知道進行CPR或裝上葉克膜,很多時候只是在延長不可避免的死亡;在心跳停止時不進行CPR,不是醫療團隊選擇放棄,而是在無法攔截死亡的發生時,選擇與家屬共同讓病人安詳離世。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