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策略師團隊:美日貿易談判的啟示
不久前在上一期,筆者在專欄剛提到美日匯率可能再次挑戰150關口,沒想到市場反應與預期存在顯著差異。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與公明黨聯合執政黨失去過半數席位後,美日匯率連跌三日,最低跌至145.85附近,較近期高位149.18下跌了約400點。所幸,最後兩日出現反彈,美元兌日圓匯率回升至147.66位置。
本輪日本市場波動背後的邏輯
由於執政黨席位不足,新政府需尋求在野黨合作,而這可能導向消費稅減稅,進一步加劇財政赤字擴大的擔憂,從而導致日本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進而引發日圓買入。隨後,市場傳出石破首相可能引咎辭職的報導,讓情緒進一步惡化。
不過,石破本人隨後親自闢謠,市場擔憂隨即解除,美日匯率開始反彈。伴隨著日美關稅談判的「意外」達成,貿易不確定性降低,日本股市迅速回升,日經指數重新挑戰一年前42426的高位,而TOPIX指數已經創出新高。
日本自民黨內舊安倍系一直想伺機逼迫石破下台,這波利用媒體造勢的行為反而引起了部分選民不滿。甚至有約1200人在首相府邸發起了力挺石破的示威遊行。民眾喊下課很常見,但喊不要下課筆者也是頭一回見到。
關於美日匯率走勢,筆者仍維持先前的判斷。至於日本股市,則需進一步觀察,畢竟八月是休假季節,許多投資者可能暫別市場,市場動能可能減弱。
美日談判表面雙贏
美日貿易談判趕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美國將對日關稅從25%下調至15%,日本則承諾開放汽車、農產品市場並向美國產業投資5500億美元。協議沒有書面文件,缺乏法律效力,這或許正是特朗普所期待的狀態,藉此向歐盟和中國傳遞信號。
另一方面,日本希望優先解決汽車關稅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其支柱產業;進口大米也能緩解國內米荒;通過投資強化美日供應鏈合作(如半導體、能源等)換取經濟安全保障,更是日本長久以來的慣用策略。
這一結果表面上是「雙贏」,實則揭示了美國單邊施壓的談判策略與日本的暫時妥協,預計日本政府在執行上會大打太極拳。
對中美談判的啟示
基於中美經貿關係的動態平衡與互補性,雙方可能在特定領域達成交換意向。這些領域不僅反映了當前的現實需求,同時也包含了戰略互惠的空間。如:
農產品,平衡貿易逆差
「大豆、玉米、牛肉等大宗農產品是美國對華出口的最具優勢品類。美國農民高度依賴中國市場,若失去這一市場,產能將面臨嚴重過剩。中國需要保障糧食安全和飼料供應,2025年前5個月農產品進口需求持續增長,尤其依賴性價比高的美國大宗作物。」
稀土,戰略資源的有限交換
「稀土是芯片、軍工、電動車電機的必需材料,中國控制全球60%以上的開採和90%的加工產能。美方可能以放寬中國油氣採購限制或解除部分中企制裁作為交換條件,以確保稀土的穩定供應。」
半導體,競爭與合作交織
「在近期中美磋商中,中方明確要求美方取消半導體出口管制,而英偉達恢復部分出口便是一個積極信號。特朗普對電動汽車似乎興趣不大,但他可能會要求中方提供新能源相關解決方案,以加快美方能源轉型並確保供給穩定性。」
結語
數月前,特朗普高調宣稱中美聯手可以解決世界上許多問題。在7月最後幾日,中美雙方將在瑞典舉行第三輪經貿會談。希望透過對話溝通,增進共識,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正能量。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其及其有聯繫者並無擁有上述股份發行人之財務權益。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及買賣要約。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