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美國關稅衝擊短期有限 核心CPI仍升溫
美國勞工部(DOL)週二(8月12日)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 2.7%,略低於市場預期,月增 0.2%。然而,若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通膨率達到 3.1%,創今年2月以來的新高,顯示房租與服務成本上升,但關稅對物價的衝擊暫時有限。
汽油價格在7月較6月下降 2.2%,年減 9.5%;雜貨價格月減 0.1%,年增 2.2%;餐館餐點則月增 0.3%,年增 3.9%。部分進口商品因關稅而漲價,例如鞋類月增 1.4%、家具月增 0.9%,衣物價格則微升 0.1%。
根據《美聯社》報導,雖物價指數略低於預期,但核心通膨的數據將使聯儲局(Fed)陷入兩難。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已警告,若通膨惡化,可能暫停降息,引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該數據公布之際,川普已於8月1日解雇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局長麥克安塔菲爾(Erika McEntarfer),並提名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經濟學家安東尼(E.J. Antoni)接任。而BLS因政府凍結招募而減少約 18% 的價格調查樣本,可能使報告偏差加大。
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估算,截至6月為止,外國製造商目前僅吸收 14% 的關稅成本,另有 22% 由消費者承擔,美國企業則吸收 64%,不過消費者在秋季可能承擔高達 67% 的關稅成本。
據了解,雷夫羅倫(Ralph Lauren)、Under Armour、瓦爾比派克(Warby Parker)、寶僑(P&G)、美妝公司e.l.f. Beauty等多家美國企業,皆已開始調漲價格。e.l.f. Beauty 執行長安明(Tarang Amin)直言,「我們傾向領先調價,然後觀察有多少品牌會跟進。」
Revionics 策略總監帕維奇(Matt Pavich)表示,商家目前多採取選擇性漲價,而非全面調整,「但價格確實在上漲,我們已經看到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