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OUT:玫瑰金腕表 創新日期環 跳字時光 復古工藝新演繹
【明報專訊】你是如何分辨一隻腕表是機械表還是石英表?其中一個簡單方法,可能是看腕表以指針還是跳字顯示時分?
跳字顯示時間的方式看似現代,但除了較為年輕的石英表以外,機械表其實也可做到以跳字方式顯示時間。其中一個做「跳字表」做得最出色的機械腕表品牌,是來自德國Glashütte地區的A. Lange & Söhne,其Zeitwerk表盤上分別顯示1至12小時,以及分鐘10位數和個位數的3個轉盤,每分鐘也會跳動一次!
在芸芸A. Lange & Söhne腕表之中,不少人也鍾情傳統 Glashütte 偏心表盤風格的Lange 1系列,但對於記者而言,最喜歡的是它在2009年首度面世的Zeitwerk系列。Zeitwerk的吸引之處,在於腕表明明是一枚機械表,卻選擇以簡潔的跳字方式顯示小時和分鐘,但背後的機械運作非常複雜。
設計靈感源自「5分鐘數字鐘」
腕表以跳字顯示時分的方式看似現代,但其實非常復古,其設計靈感源自德國德累斯頓(Dresden)森帕歌劇院(Semper Opera House)內的「5分鐘數字鐘」。在1830年代,當時宮廷鐘表匠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受託製作時鐘,根據指示,時鐘要讓坐在最後方的劇院觀眾也可清晰讀取時間,於是他想到摒棄配備指針的大型時鐘佈局,而選擇每隔5分鐘推進一格的數字鐘設計。在1841年,他與徒弟兼後來成為其女婿的Ferdinand Adolph Lange一同製成了這個5分鐘數字鐘,而Ferdinand在4年後便成立了Lange & Cie(即A. Lange & Söhne的前身)。Zeitwerk腕表正是源自這段跟品牌關係密切的歷史,而當製表師決定將此概念移植到腕表時,就將原本每5分鐘才推動一格的顯示改成每分鐘一格的現代版本。
自2009年面世後,Zeitwerk系列不斷發展,例如2010年發表首枚夜光Luminous款(2021年的夜光款更名為Lumen),2011年帶來以音錘報時刻(即小時和15分鐘刻度)的Striking Time,2012年的人手雕刻表盤版Handwerkskunst,2015年首度面世的三問Minute Repeater,2017年推出設有小時與分鐘10位數報時功能(即每10分鐘奏響一下)的Decimal Strike,2019年加入日期功能的Date,以及2022年為原裝Zeitwerk升級功能和機芯的新版。
玫瑰金版日期款 今年登場
今年品牌將焦點放回到Zeitwerk Date身上,繼2019年首度面世的白金版後,帶來玫瑰金版,成為上周品牌在港舉行的展覽的主角。Zeitwerk Date腕表在原本的跳字小時分鐘外圍,增設圍繞表盤的創新日期環。日期環由玻璃製成,印有數字1至31,日期環下方的環圈設有小型紅色色段,在午夜時,下方環圈會向前跳一格,以紅色顯示當下日期,每個月在表盤移動一圈。腕表8時位置的校正器按鈕用於快速調整日期顯示,在鬆開按鈕時產生切換日期的動力。
事隔6年推出的玫瑰金款,跟之前的白金款一樣搭配灰色表盤。小時和分鐘顯示窗以表盤中央為軸,分別在左、右兩邊排列,偌大數字確保清晰易讀。專利的跳字裝置令數字盤以幾分之一秒的精確度前進。小時顯示可通過4時位置的按鈕獨立調校,每當按下按鈕時,離合器會將小時環從跳字裝置中分離,而與日期按鈕一樣,當鬆開按鈕時,小時轉盤才會轉動到下一小時。機芯摒除了時分指針設計,表盤上以德國銀製成的時間橋成為機芯的重要固定部分:除了連接小時和分鐘轉盤顯示,下方亦連接小秒盤,為各個時間顯示提供框架。每當午夜到來之際,3個跳字數字盤(1個小時和2個分鐘轉盤)和日期環均會同步切換。
恆定動力擒縱系統 保護機芯
跳字式的時、分鐘和日期顯示,比起指針式顯示需要耗用更大能量,機芯內強大的雙發條盒便提供所需的動能。腕表搭載品牌自製L043.8型手動上鏈機芯,此機芯配備雙發條盒和雙主發條,配搭每小時18,000次的較低擺頻(即2.5Hz),可提供長達72小時動力儲備。
腕表表殼直徑為44.2毫米,厚12.3毫米,透過藍寶石水晶玻璃底蓋,可看到由516枚手工修飾零件製成的機芯,包括綴有太陽紋並鐫刻品牌名稱的棘輪,以及精巧的恆定動力擒縱系統。每隔60秒,恆定動力擒縱系統會為數字盤提供切換動力,觸發跳字顯示,它位於主發條盒與擺輪之間,保持速率穩定,確保報時精確無誤,而機芯內部亦設有調節器,能吸收過剩動力,保護整個跳字裝置,確保機芯經得起每天多達1440次得跳時考驗!●
查詢:A. Lange & Söhne 2462 2538
文:張曉冬
美術:朱勁培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Watch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