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內地涼鞋被驗出塑化劑含量超標 醫生警告人體過量攝取或導致性早熟
近日內地檢測發現多款兒童涼鞋所含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嚴重超標,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類化學物質可經由呼吸道吸入或通過塵埃接觸進入人體,對健康構成潛在威脅。究竟塑化劑是甚麼?對成人與兒童造成甚麼傷害?今次healthyD邀請了呼吸系統科專科譚子雋醫生和兒科專科胡沛麟醫生,拆解塑化劑對身體的影響。
塑化劑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塑膠製品的物質,主要是增加塑膠(特別是PVC)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可是,塑化劑透過皮膚接觸、呼吸道吸入或誤食等途徑進入人體,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科專科譚醫生表示,它會干擾人體激素系統,影響生長、發育、代謝、生殖等功能。有研究更指出,長期接觸塑化劑更會增加患上癌症風險、哮喘、過敏症、學習及行為問題,特別對兒童和胎兒的影響較大1。
塑化劑|過量吸入塑化劑或誘發哮喘
譚醫生續指,長期吸入塑化劑會增加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包括哮喘及過敏症。患者會出現喘鳴、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狀,而患有過敏症人士則會出現鼻炎、皮膚紅癢、過敏性鼻炎等。除此之外,塑化劑亦會增加患上慢性支氣管炎的風險,導致氣道長期發炎。同時,肺功能可能下降,表現為肺活量減少、氣流受阻等。
塑化劑|干擾兒童內分泌 或增性早熟風險
兒科專科胡醫生表示,相對於成年人,塑化劑對幼兒的影響更大。他指出,很多幼兒經常啃咬玩具、塑膠製品或爬行時接觸含塑化劑的灰塵,從而將它攝入人體,加上幼童的體重較輕,暴露在相同單位下攝入濃度就更高。另外,兒童的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代謝和排毒能力較成人弱,導致化學物質更容易在體內累積。他指出,塑化劑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結構與雌激素相似,能夠與人體雌激素受體結合,向身體傳遞錯誤的「性成熟訊號」。女童會出現性早熟,包括乳房提早發育、提前月經初潮等;男童則會出現生殖異常。青春期後會導致精子和卵子數量質量下降,降低男性和女性生育能力,影響十分長遠。此外,塑化劑亦會影響未出生的胎兒,它會透過胎盤或臍帶血直接影響胎兒發育,而且胎兒正處於急促生長期,即使接觸極微量塑化劑,都有機會造成長期健康問題,如男孩尿道下裂、隱睾症等。
塑化劑|醫生建議5大方法 降低塑化劑對兒童影響
一般而言,兒童可以透過不同測試,包括尿液檢測、骨齡檢查、荷爾蒙檢測等,去評估塑化劑對身體的影響。如果兒童被確診患上生殖系統異常,醫生或需要及早進行小兒外科手術,而患上神經發育遲緩(如過度活潑症或學習障礙)的兒童,則需要進行語言治療、行為訓練、特殊教育等介入治療。
俗語說「預防勝於治療」,家長想避免兒童過量接觸塑化劑,胡醫生表示最理想的方法是切斷接觸源頭,包括避免使用含塑化劑的產品,包括塑膠玩具、奶嘴、餐具、含香精化妝品等,另外亦要定期清潔居家灰塵,或可以減少兒童攝入塑化劑。此外,胡醫生亦建議兒童可以多喝水、維持均衡飲食和勤做運動,這均可以讓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
Wang, Y., & Qian, H. (2021). Phthalates and Their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Healthcare (Basel, Switzerland), 9(5), 603. 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90506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