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限定紫薯tiramisu口味 「羽毛刨冰」精緻如和菓子
【明報專訊】炎炎夏日,冰品成為消暑首選。人氣動畫Chiikawa最近播出的第258集,吉伊、小八貓和兔兔一起享用刨冰的畫面,令人看得心癢癢,忍不住想來一碗日式刨冰!心動不如行動。最近北角有家全新精緻日式刨冰店,款款皆傳承和菓子的匠人精神,原來店主曾在東京修讀和菓子專門課程及在知名刨冰店打工,每碗刨冰都用料講究,期望顧客能品嘗到日式刨冰的層次與細節!
天氣炎熱,人們都愛吃冰品消暑。在日本、台灣便十分流行吃刨冰,刨冰看似製作簡單,其實背後蘊藏千年歷史與職人精神。平安時代中期(約公元968至1068年間)的日本文獻《枕草子》記載,人們用刀將冰塊打碎後以金屬容器盛載,淋上由甘蔓(アマヅル)莖熬煮的甜汁液,是貴族的高級甜品,可說是日式刨冰的雛形。到19世紀,橫濱開設了首間刨冰店,加上村上半三郎於1887年發明了手搖冰削機,令刨冰漸漸普及;後來機內的刀片經過不斷改良,刨出來的冰粒愈來愈幼細,甚至刨出「羽毛感」,做到入口即融,坊間亦稱之為「日式刨冰」。由於冰片輕盈,因而配料不宜太重,否則會即時塌下來;亦要盡快食用,以免融掉。
配料方面,二戰前日本刨冰流行灑砂糖,稱為「雪」;戰後則以各式糖漿為主,士多啤梨、檸檬、蜜瓜味。其後發展至煉奶、水果蓉,還有「宇治金時」,即抹茶加紅豆蓉的組合。近年講究賣相、材料和主題,像當地著名刨冰店「ふわり」(Fuwari)就以蒙布朗刨冰打響名堂;「かき氷工房 雪菓」則標榜天然冰配時令水果。東京和食割烹料理名店くろぎ開設的「廚 くろぎ」刨冰店,主打和菓子刨冰,推動和菓子文化,呈現日本傳統甜點的魅力和細緻。這種文化,竟然在北角一間全新隱世日式刨冰店「氷燒 Iceyaki」悄悄地傳承下來。
動作演員赴日學做和菓子
氷燒負責人侯建民(Zico)身形健碩,本身是香港動作演員,曾參加港男及健美比賽。2016年他毅然赴日學習日文,翌年進入日本菓子專門學校,兩年間學會了逾百款和菓子製法,包括大福、白玉丸子、銅鑼燒、長崎蛋糕等傳統甜食。其後,他上網搜尋兼職,偶然發現刨冰「廚 くろぎ」請人,因而誤打誤撞走進了日式刨冰世界。他第一次在「廚 くろぎ」品嘗刨冰時非常驚喜,「原來刨冰可以咁好食」!Zico立志要把日本頂級刨冰的味道帶回香港。2019年回港後,他原本打算開班教授製作和菓子儲錢開刨冰店,無奈社會運動、新冠疫情接踵而至,他只好北上拍攝重操故業;2022年欲回流拍戲,又遇上電影市道低迷,終決定孤注一擲開店。新店位於錦屏街東發大廈,入口隱蔽,首次造訪,確實帶點尋寶feel。店內採用簡約木系裝潢,一面牆以紙黏土和菓子點綴,色彩繽紛,令人忍不住打卡。
日本刀片刨出「羽毛」 牛奶汁代煉奶
Zico對刨冰有要求,特別從日本購入刨冰機,堅持用日本刀片刨出「羽毛感」冰片。然而,他卻不執著用日本冰磚,反而使用本地製品:「冰的細滑度可用溫度調整,正如米飯,日本米、泰國米、印度米各有分別,但最重要還是餸的味道。我寧願把錢花在配料上。」Zico指刨冰口味偏向日式,有抹茶味、蜂蜜豆腐味、黑芝麻味等,並形容自己的刨冰像是「放大版的和菓子,做出來要有精緻感覺,能吃出不同層次」。他對食材講究,用上日本製的芝麻、西尾抹茶粉等;不用煉奶,改用由牛奶與忌廉調配而成的牛奶汁,味道更細膩。白玉丸子、紅豆餡、紅豆粒粒等配料全自家製,並特意為港人口味調整甜度,務求每一口都充滿驚喜。
蜂蜜豆腐2.0 應客人要求加黃豆粉
目前店內供應5款刨冰,每款都有3層冰與3層配料,層次豐富。最受歡迎的是蜂蜜豆腐刨冰2.0。Zico分享最初只有經典蜂蜜豆腐味,後來應客人要求加入黃豆粉,升級至2.0版本,餡料包括黃豆粉牛奶汁、豆腐忌廉及合桃等,另奉上蜂蜜醬油和黃豆粉牛奶汁,吃起來豆腐幼滑、黃豆芳香,再加上蜂蜜,層次分明。
大阪黑芝麻紅豆用上日本黑芝麻忌廉、黑芝麻牛奶汁、紅豆餡、黑芝麻粉組合,味道濃郁。西尾抹茶味則以抹茶汁配紅豆粒粒等,和風滿滿。每季還有限定口味,7至8月主打紫薯tiramisu,將mascarpone芝士、紫薯忌廉、手指餅結合,日意合璧。不過,記者最苦惱的還是每次吃刨冰,吃到尾段冰塊都融掉,只剩餘淡淡味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用擔心,Zico為每款刨冰附上相應的牛奶汁,覺得淡味可添加。
銅鑼燒餅皮鬆軟帶蛋香
除了刨冰,銅鑼燒同樣值得一試,大部分款式以紅豆餡為主,配上黑芝麻忌廉、忌廉芝士等,不過最精彩是他製作的銅鑼燒餅皮,鬆軟不黏牙,不乾身帶蛋香,平凡中見驚喜。
氷燒 Iceyaki
地址:北角錦屏街31A號東發大廈B座地下(從書局街進入)
查詢:8491 4201
文:陳麗斯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