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緬甸地震為何震到曼谷?解析軟土放大效應

VISION THAI 看見泰國

更新於 03月31日12:59 • 發布於 03月31日05:59 • Vision Thai 看見泰國

【看見泰國 Vision Thai】上週五(28日)發生在緬甸的7.7級強震連遠在千里之外的泰國首都曼谷也感受到明顯震動,甚至震塌審計大樓?這次強震不僅引發人們對地震成因的關注,也讓專家探討為何震波能傳遞如此遙遠的距離。(延伸看:曼谷地震相關報導)

根據BBC報導,緬甸位處全球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該國地處四個主要構造板塊的交匯處——歐亞板塊(Eurasian plate)、印度板塊(Indian plate)、巽他板塊(Sunda plate)和緬甸微板塊(Burma microplate),這種獨特的地質位置使緬甸成為高地震風險區域。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構造學教師蕾貝卡·貝爾(Rebecca Bell)博士解釋:「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形成的,而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則是由印度板塊滑入緬甸微板塊下方所導致。」為了容納這些錯綜複雜的板塊運動,岩石中形成了斷層——岩石中的裂縫,這些裂縫允許構造板塊能夠側向「滑動」。

這次地震的關鍵在於緬甸境內一條主要斷層,稱為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這條斷層自北向南貫穿緬甸,長度超過1,200公里(746英里),幾乎延伸到泰國。

地震學專家指出,初步數據顯示,引發週五7.7級地震的運動是一種「走向滑移」(strike-slip),即兩個區塊沿著垂直或近乎垂直的斷層面水平相互滑動。這與實皆斷層的典型運動方式一致。當板塊相互移動時,它們可能會暫時卡住,摩擦力不斷累積,直到突然釋放,地殼發生移動,造成地震,就像拉緊的橡皮筋突然斷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此次地震有三個特點使其影響範圍特別廣泛,首先,這是一次淺層地震。地震可能發生在地表下700公里(435英里)的深度,但這次地震距離地表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淺層地震通常會造成更大的地表震動,因為震波傳遞到地表的距離較短,能量衰減較少。

其次,地震規模極大。7.7級地震在矩震級上屬於巨大地震,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表示,它釋放的能量比投擲在廣島的原子彈還多。貝爾博士指出:「在過去一個世紀中,該地區已發生六次7級或更高震級的地震。」

第三,實皆斷層的筆直特性允許地震能量沿著斷層方向高效傳遞。「斷層的筆直特性意味著地震可以在大範圍區域破裂——斷層滑動的區域越大,地震規模就越大,」貝爾博士解釋道。這種筆直的斷層特性也意味著大量能量可以沿其長度向南傳遞超過1,200公里,幾乎到達泰國。

因此,儘管曼谷距離震央超過1,000公里(621英里),但仍感受到明顯震動,甚至造成建築損毀。這主要歸因於地震波的傳遞特性以及曼谷的地質條件。

地震波可以透過地球內部傳遞很長距離。震波的傳播速度和衰減程度取決於它們所通過的介質。在堅硬的岩石中,震波傳播較快且衰減較少;而在柔軟的沉積物中,震波雖然傳播較慢,但可能被放大。

曼谷正好建立在鬆軟的沉積土壤上,這種地質條件對地震波有「放大效應」。泰國結構工程師協會主席阿蒙·皮馬馬斯(Amorn Pimarnmas)教授解釋:「曼谷的鬆軟土壤可以將地面運動放大三到四倍。」這就像在鼓面上灑沙子,當鼓振動時,沙子會形成更大幅度的波紋。同樣,當地震波通過曼谷的鬆軟土壤時,震動被放大,導致城市內感受到比預期更強的震感。

除了放大地震波外,鬆軟土壤還有另一個危險特性:液化作用。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建築工程教授艾米莉·蘇(Emily So)博士解釋,當土壤含水量高時,強烈震動會導致沉積物喪失強度,表現得像液體一樣。

「這增加了山體滑坡和建築倒塌的風險,因為地面無法再支撐它們,」蘇博士說。曼谷大部分地區都位於低窪地帶,地下水位高,這增加了液化風險。

蘇博士警告,強震後總是有餘震風險。「餘震是地震後的震動,可能是由於能量突然轉移到附近岩石中而引起的,」她解釋道。「大多數時候,餘震比主震小,且隨著時間推移,大小和頻率往往會減少。」

然而,即使是較小的餘震也可能對已經受損的建築物造成進一步損害。這就是為什麼地震後,專家建議避免進入明顯受損的建築物,直到專業人士確認其安全。

曼谷市長查察(Chadchart Sittipunt)在地震後警告市民,雖然情況大致在掌握之中,但可能會有餘震。他建議居民保持警惕,並遵循官方的安全指導。

雖然科學家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何時發生,但他們可以識別高風險區域,並提供風險評估。緬甸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附近,一個以頻繁地震和火山活動而聞名的區域。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更多人口集中在易受地震影響的地區,增強建築抗震能力和提高公眾防災意識變得尤為重要。即使是像泰國這樣不常發生地震的國家,也應該考慮將抗震設計納入建築標準,尤其是在鬆軟土壤地區。

此次地震作為示警,地震的影響範圍可能遠超預期,即使遠離震央的地區也應做好防震準備。

核稿:陳韋如

更多VISION THAI看見泰國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大二醫學生飛機上救人!遭質疑沒執業資格 他回應:我知道邊界在哪

CTWANT
02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 石川縣捐100萬日圓助重建

中央通訊社
03

外媒揭川普拒賴清德過境美國 國務院回應了

NOWnews 今日新聞
04

日本鬼屋半白骨屍是台灣男遊客!警方證實了

NOWnews 今日新聞
05

川普拒賴過境是因北京抗議?中國外交部回應

NOWnews 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黃俊傑
那請解謎一下 泰國如此多新建工程, 就中共的大樓倒的原因?
03月31日07:48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美股開盤標普500那指續漲!聯準會決議受矚

NOWnews 今日新聞

73歲老翁被騙1億日圓竟淪「詐團同夥」 假冒警詐取金融卡

鏡新聞

聯合國示警 加薩災情惡化恐重演上世紀非洲饑荒悲劇

中央通訊社

日官員:日美貿易協議保障日本享有晶片及藥品最低稅率

中央通訊社

救災不力小心!北韓「酷刑嚴懲」失職官員:最重可判死刑

TVBS

衛生當局:加薩戰爭死亡人數已突破6萬

中央通訊社

荷蘭禁以色列國安與財政部長入境 稱涉煽動暴力

中央通訊社

川普縮短俄烏和談期限 克宮宣稱仍致力和平

中央通訊社

27歲女子慘罹「胃萎縮」暴瘦只剩17公斤 悲慘身世惹哭網友

太報

爭取美國降關稅 南韓提造船業重大投資案

上報

一家三口吃完炒蛋中毒!實驗揭驚人原因 竟是「太愛乾淨」釀禍

CTWANT

川普促英國鑽探北海石油寶藏!專家不認同

NOWnews 今日新聞

因應生育率低落危機 中國公布向3歲以下幼兒發放養育津貼

上報

將成美國貨運巨無霸 美西美東兩大鐵路公司宣布將合併

太報

美日關稅協議各自解讀?無協議文件原因曝

NOWnews 今日新聞

中國餐飲.玩具進軍美國 大受當地消費者歡迎

華視新聞

美中瑞典談關稅之際 川否認想見習 疑藉機向京施壓

TVBS

韓國爭取美國降關稅 韓華集團提造船業投資案

路透社

日媒《共同社》獨家:日本國產長射程導彈12SSM-ER選定在熊本部署

新頭殼

氣候災害!歐水火交加 土伊2國熱破50度

TVBS

自民黨下野危機 黨內集體逼宮.趕石破下台

TVBS

台灣「大罷免」為何慘敗? 賴清德面臨哪些壓力?

德國之聲

川普烏俄停火期限.縮至12天!國際油價漲

TVBS

加薩戰爭已逾6萬巴勒斯坦人死亡 國際機構警告瀕臨飢荒

太報

一年不只春夏秋冬,研究:人類世正在改變自然節律

科技新報

日媒揭美日聯合兵推「核武威嚇中國」 防衛大臣駁斥:報導非事實

太報

茶鄉尼泊爾瘋咖啡 三星法國餐廳推自耕蔬食

TVBS

以稱加薩無飢荒 川普駁孩童在挨餓 將設食物中心

TVBS

爭取降關稅!韓擬擴對美投資.推造船合作 官員緊跟美行程

TVBS

紐約大樓槍擊案4死 凶嫌疑不滿NFL 遺書要求研究大腦

TVBS

傳關稅22%? 台股週二股匯雙殺收盤跌211點

華視新聞

還是不夠吃!日本令和米之亂 因「減耕」稻米產量腰斬

TVBS

少林寺有新方丈!原白馬寺印樂法師接任

NOWnews 今日新聞

澳洲小貨車渡河卡住 車底爬出超巨大鱷魚

NOWnews 今日新聞
影音

歐盟黑暗日!德法不滿屈服15%稅 法部長:當我傻瓜

鏡新聞影音

歐盟無牌可打 吞下苦澀的15%關稅

大愛新聞
影音

怒駁主動尋求川習會 川普:沒興趣訪中!是習近平邀我

鏡新聞影音

台關稅將掀牌 232條款衝擊全球晶圓鏈3/歐盟黑暗日!德法不滿屈服15%稅 法部長:當我傻瓜

鏡新聞
影音

賴訪美僅延後? 彭博:美考慮提供替代過境地點、時間

鏡新聞影音

台關稅將掀牌 232條款衝擊全球晶圓鏈1/南韓壓線送美大禮 提議數百億美元造船合作計畫

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