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要打造 295 公里「無人機牆」,用 AI 建立國家邊防新模板
愛沙尼亞正積極採取前瞻性策略應對新型威脅。這個波羅的海國家近日宣布,將在 2027 年底前,沿著其與俄羅斯長達約 183 英里(約 295 公里)的東部邊境,建立並部署一道全面的「無人機牆」。
這項指標性的防禦工程,不僅將整合無人機、干擾設備、多層感測與監控系統,形成一道高密度的空中防禦網路,更意在摧毀任何試圖越界入侵的敵方無人機。
此舉不僅大幅提升愛沙尼亞的邊境防衛能力,也直接回應了俄烏戰爭所引發的歐洲安全情勢升級。它象徵著北約東翼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數位化邊防軍事建設。
從巡邏到反制,無人機全面融入邊防
愛沙尼亞對無人機的運用,已從單純的輔助巡邏,發展為全面的邊境反制力量。愛沙尼亞國防聯盟近期成立了新的無人機作戰部隊,顯示其對無人機戰略地位的重視。
未來,愛沙尼亞的邊境巡邏人員將普遍配備無人機操作能力,將無人機視為他們日常工作的「空中望遠鏡」。
一位邊境巡邏官員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每輛巡邏車都必須配備無人機,每位警官或邊境警員都必須具備操作無人機的能力,「因為我們把無人機視為飛行望遠鏡。對我們來說,它極大地擴展了巡邏範圍。」這種普及化的訓練,將能大幅擴大日常巡邏半徑,並提升對邊境區域的資訊掌握能力。
為有效應對潛在的無人機入侵,愛沙尼亞的邊防部門正積極升級其防禦設備,並將反制技術納入核心。他們展示了具備干擾 GPS 與操作鏈路功能的電子戰設備,這些裝備能夠有效癱瘓入侵的無人機,使其無法正常運作。
這些干擾裝備目前已進入前線測試階段,並被納入快速反應部隊的訓練課程之中,確保在實戰中能夠迅速、有效地應用。這項技術的整合,將顯著提高愛沙尼亞邊防對低空威脅的應對能力。
靈感源於烏克蘭經驗
愛沙尼亞的「無人機牆」計畫,預計全案耗資約 2,000 萬歐元,以相對可控的成本,為長達約 295 公里的邊境提供全面的空中防衛能力。這項計畫採用多重設備與分層感測架構,將監視、偵測、反制等功能整合於單一系統,實現高效協同作戰。
愛沙尼亞警察和邊境警衛局(PPA)開發專家 Hanna Heier 表示,烏克蘭專家及其經驗提供了很大幫助,「烏克蘭目前擁有最好的專業知識,但我們也必須記住,那裡的環境與愛沙尼亞有所不同,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採用完全相同的方法。烏克蘭人給了我們很多幫助。」
烏克蘭已成為世界無人機製造、使用和戰時對抗措施領域的領導者,而愛沙尼亞這項戰略部署的靈感,正是來自於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的防禦經驗。
設備選型靈活,未排除中國產品
在設備選型上,愛沙尼亞展現了務實且靈活的態度,強調實戰性能為首要考量,即使存在西方對中國無人機的安全疑慮,實地展示中仍包含了 DJI 大疆創新等中國製造的機種。
一位官員表示,儘管美國不斷強調安全擔憂,但大疆一款產品在執行任務時屢屢表現出色;不過為確保資訊安全,部分設備被隔離於獨立網路環境中運作,避免對敏感系統造成干擾,顯示愛沙尼亞在運用多國技術時,對安全性的周全考慮。
愛沙尼亞的「無人機牆」計畫,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對邊境治理思維的根本性轉變。它展示了中小國家如何透過低成本的創新系統,建構具嚇阻力的國土安全模型。無人機的角色已從傳統的「哨兵」,轉型在邊境治理中扮演核心主體。
未來,「無人機牆」有望成為歐洲邊防防禦的新模板,為全球各國提供應對低空威脅的全新參考模式。
【推薦閱讀】
◆ 烏克蘭推出首款國產消防機器人,滅火、運輸設備、牽引消防車樣樣行
◆ 【抗中牌無人機】比警察快到、能打破窗戶,美國新創 Brinc Drones 挑戰中國壟斷
◆ 【押注「低空經濟」】中國製造數百萬架無人機,現在該如何找到它們的用途?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DefenseScoop》、《err.ee》,圖片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鄒家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