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憂馬斯克衛星服務助敵軍滲透 研究雷射燒穿、腐蝕電池摧毀星鏈
美國航太公司SpaceX的星鏈衛星系統已發射8000顆活躍低軌道衛星,覆蓋全球140多國,提供高速連網服務。然而,這套幾乎無死角的衛星網路卻引發中國政府憂慮,擔心敵方會把星鏈用於軍事衝突或間諜滲透行動,因此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摧毀方式,包括發射強力雷射破壞星鏈設備、透過腐蝕性物質損壞電池、使用離子推進器干擾太陽能板等。
美聯社31日報導,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航太公司SpaceX近年來發射數千顆低軌道衛星組成「星鏈(Starlink)」,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即便是偏遠地區也能享受便宜、快速的網路連線。這些低軌道衛星因為比一般衛星離地球更近,具有低延遲、傳輸速度快等優勢。
星鏈主宰太空領域 幾乎無死角覆蓋全球
然而,星鏈衛星廣遍地球周邊卻引發疑慮。根據天文物理學家麥道威(Jonathan McDowell)的說法,SpaceX自2019年首次發射星鏈衛星以來,至今已有8000顆活躍低軌衛星,占全球所有現役衛星的3分之2,而該公司的目標是部署數萬顆星鏈衛星。同時,星鏈的業務已遍及140多個國家,近期打入越南、索馬利亞、巴基斯坦等市場,在6月時也成功進入擁有近15億人口的印度市場。根據該公司發布的星鏈覆蓋地圖顯示,除了北韓、伊朗和中國外,幾乎沒有任何死角。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或企業能接近追上星鏈的規模。
美國不僅積極研究星鏈在軍事領域的用途,也積極擴展星鏈在全球的影響力,讓中國政府擔憂自身戰略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更加積極發展反制措施。美聯社審閱公開期刊發現,中國政府與軍方科學家擔憂星鏈可能被敵方拿來用在軍事衝突或間諜滲透中,所以想盡辦法找出追蹤和摧毀星鏈的方法,目前在公開期刊上已經發表了數十篇研究論文。中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們在2023年的一篇論文中指出,「隨著美國將星鏈技術整合進軍事太空資產,以取得對抗敵國的戰略優勢,星鏈也越來越被其他國家視為對核武、太空、網路領域造成安全威脅。」
中國研究星鏈能力、弱點和摧毀方式
星鏈的無所不在與其潛在軍事用途令北京深感不安,中國研究人員除了詳盡分析星鏈能力與弱點,同時也努力研究中國能從馬斯克的公司學到什麼、模仿什麼,好讓北京建構類似這樣的衛星系統。
雖然星鏈沒有在中國境內提供服務,但其衛星仍會飛越中國領空。2023年,中國國防大學的研究人員模擬星鏈對北京、台灣以及極地地區等重要地理區域的覆蓋狀況,並判斷星鏈可對北京實現全天候不間斷的覆蓋。他們總結說,「星鏈在全球各區域的星座覆蓋能力,正穩定且快速提升。」
中國國家工信安全中心(China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於202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揭示出星鏈供應鏈的脆弱環節並寫道,「該公司擁有超過140家一級供應商,以及大量的二級與三級下游供應商。對其網路安全的監管十分有限。」
解放軍工程人員則在另一篇同年發表的論文中建議,應打造一支衛星艦隊來尾隨星鏈衛星,收集其發射的訊號,甚至可能透過腐蝕性物質損壞電池,或使用離子推進器(ion thrusters)干擾其太陽能板。
也有部分中國工程師持續推演更具攻擊性的反制措施,例如使用強力雷射燒毀星鏈設備、利用深偽技術(deep fake)來創造虛假目標,或是部署已量產的小型光學望遠鏡來監控星鏈衛星的位置、數量、運行軌跡和編隊特徵。其他中國學者則呼籲,北京應透過國際規範與外交手段來牽制馬斯克。
若這些措施被部署,可能會對SpaceX其他使用者造成附帶損害風險,尤其在星鏈持續拓展其全球影響力的情況下。部分美國分析人士認為,北京的擔憂可能被誇大了,但這樣的看法似乎無助於降低中國國內對星鏈的關注與爭論。其中一篇中國論文的標題就簡單直白地寫著:「當心星鏈。」
中國擬部署近3萬顆衛星 挑戰星鏈地位
中國已公開宣示將打造自己的星鏈系統,不僅為了滿足國內的國安需求,也為了在海外市場與星鏈競爭。2021年,北京成立國有企業「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China SatNet,簡稱星網),負責建構一個具備軍事功能的巨型衛星星座,名為「國網」(Guowang)。根據麥克道爾(McDowell)的數據,截至今年12月,星網已發射首批正式運作的衛星,目前軌道上已有60顆,最終規劃部署1萬3000顆。
另一家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企業「千帆星座」(Qianfan)則計畫部署約1萬5000顆衛星,目前已發射90顆。去年11月,在馬斯克與一位調查X平台的巴西法官發生激烈公開衝突,且SpaceX在巴西的銀行帳戶遭凍結後,巴西政府與千帆星座簽下合作協議。根據中國太空監測(China Space Monitor)公開的一場太空產業會議簡報,千帆星座也正積極拓展哈薩克、馬來西亞、阿曼、巴基斯坦與烏茲別克等地的客戶,並計畫在非洲擴張業務版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