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吳淡如20顆肺結節在身「媽媽3姐妹都肺癌」她每年必做1事防癌病變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9月16日04:00 • 發布於 09月15日04:00 • 新聞中心吳旻珊

知名主持人吳淡如日前在臉書發文悼念其高齡90歲的大阿姨,晚年因為肺癌復發,經歷一連串艱辛的治療,最後在睡夢中安詳離世,而她也不禁感嘆,自己的母親、兩個阿姨過世的原因應該都是肺癌,不同的是母親和二阿姨發現時已是病末,大阿姨則因為是護理師,對疾病比較有概念,70歲時就發現、及早割除腫瘤,沒想到過了許多年,「這個病還是繞了回來」。(編輯推薦:林正杰肺腺癌病逝!無聲殺手8症狀「常被誤認是感冒」

【到早安健康看完整報導】

過去吳淡如就曾分享過,自己有許多親戚不抽菸,居住環境也好山好水,卻還是逃不過肺癌的命運,而當年陪母親看診時,醫師問診發現吳淡如的肺癌家族史,就要求她儘快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竟發現肺部有20顆的結節,如今仍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檢查追蹤。

不抽菸為何還是罹癌?這1因素讓肺癌悄悄上門

以往會將肺癌和吸菸劃上等號,但其實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的卻大有人在,像是二手菸、空汙與油煙等因素,均有研究證實會提高罹患肺癌的機率,而更容易被忽略的是「肺癌家族史」,中研院士楊泮池的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中曾指出,肺癌家族史是不吸菸卻得肺癌的頭號危險因子就是,若一等親有人罹患肺腺癌,其他家人得到肺腺癌機會比一般人還要高出9倍。

那麼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實際罹患肺癌的風險有多高?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肺癌盛行率基本為每10萬人口36人,也就是0.036%,而要是父母和兄弟姊妹中有1人罹患肺癌,肺癌的風險就會上升至2%,等於比一般人多55倍;2人則為3%,整整高出83倍。(編輯推薦:我從不抽菸⋯37歲議員罹肺腺癌!認清「4禍源」肺癌未必是吸出來的

揪出早期肺癌就靠它!符合1條件最好每年報到檢查

想要及早發現肺癌,目前最好的解法就是定期進行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幫助揪出有可能癌變的肺部結節,然而因為肺部結節多為良性,讓不少人誤以為檢查沒事就能「安全上壘」,但原則上肺部結節越大或越多的人,惡性機率就越高,也越需要固定追蹤,也因此在吳淡如發現肺部有20顆結節後,每年都會利用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追蹤病況。

根據衛福部公告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指引」指出,如果檢查發現小於6mm的肺部結節,無論數量或是否為實質性肺結節,都建議每年回診追蹤一次,而衛福部現在也有提供2大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進行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如不符合資格,例如有家族史但年齡未達門檻,也可以自費篩檢,價格約落在3,000~6,000元間。

公費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資格

  • 具肺癌家族史

45~74歲男性,或是40~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公費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

  • 重度吸菸者

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公費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吳淡如20顆肺結節在身「媽媽3姐妹都肺癌」她每年必做1事防癌病變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