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子宮肌瘤別再長!選對食材吃對營養,平衡荷爾蒙打造6大抗肌瘤體質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9月01日04:00 • 發布於 08月31日04:00 • 早安健康編輯部

日常飲食雖然無法保證預防或治療子宮肌瘤,但是能夠營造一個健康的體內環境,打好根基,盡量減少子宮肌瘤的危害程度。這6大體質你已經具備哪些?

減少子宮肌瘤6大體質

腸道健康排毒體質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膳食纖維除了有助腸道健康,也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雌激素,以保持荷爾蒙平衡。高纖食材中,蔬菜類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綠花椰菜、高麗菜、油菜、蘿蔔、包心菜,以及全穀類的燕麥、全麥麵包,以及豆類都是高纖食材。

抑制肌瘤體質

黃曉彤營養師表示,避免肌瘤生成、增大或復發,除了避免接觸高脂飲食及環境荷爾蒙,研究指出,多補充維生素D能抑制子宮肌瘤持續長大,並縮小子宮肌瘤的體積。牛奶、乳製品、鮭魚、鮪魚、沙丁魚、香菇、雞蛋等都是維生素D良好的食物來源。

抗發炎體質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表示,多吃好油、少吃壞油,好油可讓細胞運作正常、抗發炎,尤其是富含Ω3的油。儘量避開任何加工過度或烹飪過度的油,例如氫化油、氧化油、回鍋油、餿水油。周宗翰也舉例魚類如鮭魚、鯖魚,亞麻籽、胡桃等食物也含有好脂肪酸。

抗氧化體質

黃曉彤指出,很多婦科疾病都跟「抗氧化」有關,因此防止自由基給人體帶來傷害,也能延緩老化。含有抗氧化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礦物質硒的食材都值得推薦。除了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紅藜麥含有可以消除自由基及降低發炎反應的類黃酮、甜菜根素,還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可以幫助維持情緒穩定及人體生理功能正常運作,有著「穀類中的紅寶石」之稱。

雙向調節體質

陳俊旭表示,多吃植物性雌激素,因為它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可協助逆轉子宮肌瘤。黃曉彤補充,黃豆類食品中的「大豆異黃酮」成分,由於長相與雌激素非常相似,因此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就此來看,進入人體後確實能發揮類似女性荷爾蒙的功效,因此造成許多懷疑,認為不應該是黃豆類製品。

但她澄清,若以豆漿為例,含有的大豆異黃酮並不多,不足以對身體產生威脅;特別的是,當人體雌激素濃度過高時,大豆異黃酮會跟真正的雌激素競爭,搶佔原本雌激素的受體,就能產生類似拮抗劑的效果,阻止雌激素被人體吸收利用。況且文獻報告縱使提到兩者結構相似,但並未提到完全不能攝取豆製品。

如同韓國婦產科醫師權用日、家醫科醫師王姿允,黃曉彤也贊成適量攝取豆製品是安全的,「除非你每天能喝下十桶豆漿那就另當別論。」而且黃豆製品屬於優質蛋白質,提供必需胺基酸,適量就不會有肌瘤增生。

護肝解毒體質

王姿允與黃曉彤都指出,子宮肌瘤和肝臟有關,因為肝臟是代謝雌激素的主要場所,肝功能正常時,就能持續代謝刺激子宮肌瘤長大的「雌二醇」,把它轉換為「雌三醇」,然後就能透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陳俊旭也建議,補充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協助肝臟排毒,就能讓身體運作順利。

日本慶應大學研究,堅果可促進肝臟活動,像是杏仁果當中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E能夠避免活性氧傷害肝臟。日本皮膚科醫師相馬孝光表示,堅果類富含維生素E與Omega3系的脂肪酸,本身對控制子宮肌瘤就有幫助。

台灣市場常見的蜆,就是最常見的護肝料理,當中含有鳥胺酸,鳥胺酸進入腸道後會融進血液,並與血液一同循環去除體內過多的氨,同時分擔肝臟的工作。另一個常見食材鴻喜菇護肝功效強,鳥胺酸含量竟是蜆的七倍多,護肝功效瞬間加倍!

此為《早安健康》9月號雜誌《bye bye 子宮肌瘤》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雜誌《bye bye 子宮肌瘤》封面連結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子宮肌瘤別再長!選對食材吃對營養,平衡荷爾蒙打造6大抗肌瘤體質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