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殖民痕跡!拆不拆掀爭議 韓「敵產家屋」變身景點
日治時期,日本軍人官員居住的住宅,在南韓稱為「敵產家屋」,目前有56處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全羅北道群山市的日式家宅,經過改造成餐廳兼文化展覽空間;釜山草梁的日式建築則因歌手IU拍攝MV,而成為旅遊熱點;浦項市九龍浦歷史街區也保存街屋原貌,吸引遊客參觀。但殖民歷史,卻讓「敵產家屋」的保存與拆除,掀起兩派爭議。
1945年二戰結束、南韓光復,當時日本軍官匆忙撤離,帶不走的建築,80年後依舊矗立,被稱作「敵產家屋」,散佈在南韓各地。
群山大學建築系教授 宋錫基:「主要是指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期,建造的日式住宅。」
但敵產家屋的存在飽受爭議,有人主張這類建築象徵著殖民統治的痛苦記憶,是恥辱的遺跡,強烈要求拆除。
釜山中古文化院事務局長 蔡京惠:「真的有很多令人惋惜的建築,那怕是傷痕,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把它們保留下來並記住呢?」
京畿大學建築系教授 安昌模 :「不拘泥於過去 ,就當做是和我們後代共享的遺產。」
另一部分人卻認為應當妥善保存,因為它們的歷史意涵不容否定。全羅北道群山市,這處擁有百年歷史的日式餐廳,1925年由一名木材店日本老闆建造。兩層木造建築,融合日式傳統住宅元素和西式甚至是韓式建築風格。
群山大學建築系教授 宋錫基:「西式客廳文化引進日本住宅,雖然這裡是日式建築,但從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期中期開始,可以看到另外準備溫突(韓國傳統建築)之類的東西,融入日式住宅。」
多種文化共存,價值受到肯定,2005年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同在群山市還有另一棟重要遺產,原為日本農場主人的別墅,建築物結合日韓與西洋風格;光復後,被國家贈予給醫療貢獻人士,現在則成了展覽空間,意外被列入年輕人約會行程清單。
南韓民眾:「一開始看到這裡有很多歷史館,來到這裡後,感覺度過了一段非常有意義的時間。」
由於群山市是過去輸出稻米的主要港口城市,日本人大量移居群山,形成相當規模的日人聚落,現在成為保存「敵產家屋」」最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透過創意再利用,改造為旅館、咖啡廳等,延續建築生命。
南韓民眾 金意理:「雖然是敵產家屋,但讓我們有時間思考,我們國家在那個時代的背景。」
只是光有歷史價值還不夠,要蛻變成旅遊景點,還需大眾媒體宣傳。釜山草梁的日式家屋,便是因為歌手IU在此地拍攝歌曲MV,因而聲名大噪,掀起粉絲踩點潮。
南韓民眾 金恩鐘:「我從中學時期,就很喜歡IU的《夜信》這首歌,所以想著應該會很有興趣吧?所以才來到了這裡。」
1943年保存至今,現已成為文化展覽空間,穿梭長廊、四處可見榻榻米地板,讓遊客彷彿開啟一場時空旅行。
慶尚北道最大的城市浦項市,面海背山,近期也因電視劇《山茶花開時》來到當地「九龍浦歷史街區」拍攝取景,人氣暴增。
九龍浦歷史街區文化解說員:「不管是街道寬度,還是這些房子,都保留著以前的樣子。可以看到,這些木製房屋吧?這些房子都是浦項市建設時當時留存下來的。」
現在地方政府盡力讓歷史街區保持原汁原貌,甚至保留當時日本人就讀的小學,和設置以1900年代樣式製作的模型郵筒。小小街區蘊含獨特魅力,讓遊客爭相造訪。
浦項市議員 金永憲:「不要只記得這裡住過日本人,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期,這裡曾建設成什麼樣的地方,這裡是如何被利用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手段的,我們希望把這些傳達給後代,因此需要深思熟慮。」
目前南韓境內共有56處敵產家屋,被登錄為國家文化遺產。儘管如此,保留派和廢除派之間仍舊爭論不休。
浦項市觀光政策組長 白大妍:「即使充分考慮過歷史的敏感性,我們還是決定活用這個空間刺激地方經濟,希望作為一個可以和地區居民享受的計畫,打造成兼具教育和文化旅遊的空間。」
地方政府只能盡可能找到平衡點,一點點做改變,將歷史建物轉換為有經濟效益的空間。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