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連漱口杯都免!家中浴廁最不需要的5樣東西,丟了更衛生好清還變健康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8月28日04:00 • 發布於 08月27日04:00 • 新聞中心吳旻珊

刷牙一定要用漱口杯嗎?打掃馬桶不用馬桶刷不行?廁所裡面5個再尋常不過的日用品,其實也可能暗藏健康危機,日本居家達人Mami(マミ)分享,有些我們「自以為好用」的浴廁小物,丟掉反而更能維持整潔和美觀、打掃更不費力還更衛生!

漱口杯:細菌咕嚕咕嚕送進口,疾病問題找上門

漱口杯沒有定期刷洗,底部容易冒出黑色、粉紅色或橘色等顏色的汙垢,而這些髒汙都是細菌和黴菌的表現,長期用到這樣堆滿病菌的物品,可能影響口腔黏膜健康、甚至引起腸胃不適或呼吸道疾病。

演藝圈幾位名人曾分享過自己洗漱時沒有使用漱口杯的習慣,引起網友共鳴。例如女星陳意涵曾撰文分享,因為杯底太容易發霉,所以自己幾乎不用漱口杯,而男星李李仁、主持天后小S也都是不用漱口杯派,認為用嘴巴接水漱口更便利、也省去清洗漱口杯的困擾。

馬桶刷:連續使用一週生菌數飆高100倍!不知不覺髒汙到處飛

傳統馬桶刷被視為廁所清潔的重要工具,但多數人用完馬桶刷後,通常是直接放回原來的馬桶刷座裡,並沒有先瀝乾,也容易疏忽刷毛中卡著的糞便和髒污黴菌。根據知名用品大廠3M的實測發現,傳統馬桶刷連續使用一週後,總生菌數上升超過100倍!

現在有許多替代傳統馬桶刷的產品,不妨依照自身需求選擇,例如免刷洗的清潔劑,只要泡上2、3個小時,就能夠軟化大部分的髒汙,輕輕一沖即可帶走頑垢;或者也有拋棄式的馬桶刷,每刷完一次就換一個刷頭,大大減輕傳統馬桶刷清潔的麻煩,同時降低細菌滋生。

空氣清新劑:越香越致命!當心「化學物質過敏」危害全身

討厭悶臭潮濕的味道,你家中浴廁有放空氣清新劑來除臭嗎?然而,日本消費者聯盟的一項調查曾指出,像是空氣清新劑、柔軟劑和香水等香味太重的產品,很可能會因為化學物質刺激嗅覺而引發「化學物質過敏症」,日本濟生會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清水良憲也提醒,長期下來除了容易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和疲勞,就連小朋友注意力、情緒都可能受影響。

擔憂空氣清新劑傷身,又希望廁所沒有異味,就要勤於清潔和通風,如果本身浴室就沒有窗戶和通風設備,即便時刻開著門,異味散去也要花上好幾個小時。建議在廁所角落放竹炭、檸檬片或茶葉渣,既能吸附濕氣和異味,還能帶來天然的香氣,是取代化學芳香劑的最佳選擇。

肥皂盒:別把肥皂放在肥皂盒中泡軟,細菌培養皿你天天在碰

洗手台放肥皂堪稱是家中的必要配備,但很多人會忽略掉「用完肥皂後要瀝水」這個關鍵,導致肥皂因為長期泡在肥皂盒中變軟,此時生菌數可能已經超標,有大量的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等附著在肥皂上,一旦免疫力較差或皮膚有傷口的人使用,就可能造成皮膚感染,尤其是pH值較低、沒有添加防腐劑的香皂,細菌孳生得更快。

已故台大園藝系博士林碧霞建議,先將肥皂切成數小塊,而每塊應為1、2週用得完的大小,使用時搭配搓泡袋增加起泡,也不用擔心像肥皂盒一樣,變成細菌的培養皿。

馬桶坐墊套:以為更衛生卻讓細菌有機可乘,威脅私密處健康

越來越多人會使用馬桶坐墊套,一來是有髒汙時只要拆卸清洗,不需要再用酒精或其他清潔用品刷洗,能夠延長馬桶坐墊的壽命,二來是朋友來家裡如廁時,使用馬桶坐墊套感覺上也比較衛生,然而市售的馬桶坐墊套多半都是布製、針織的材質,每次上廁所或沖馬桶時,就可能讓排泄物沾得到處都是,如果沒有天天清洗,就很容易滋生異味、導致細菌爬滿整個馬桶。

獲日本國家認證的居家清潔技能士有賀照枝表示,以容易打掃的角度來看,不使用馬桶坐墊套其實更衛生,如果有髒污噴濺到馬桶坐墊上,只要第一時間用濕紙巾擦拭,就算不用酒精出馬也能維持馬桶坐墊的整潔。要是友人到家中作客介意直接碰到馬桶坐墊,不妨改用拋棄式的馬桶坐墊貼,用完即丟、細菌和髒汙就沒有機會殘留!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連漱口杯都免!家中浴廁最不需要的5樣東西,丟了更衛生好清還變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