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開設 AI 機器狗課程,讓學生「從零開始」結合 AI 和機械工程
機器人產業蓄勢待發,根據美國勞工局預估,截至 2031 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含機器人工程師)就業率將成長 2%,每年釋出約 1.79 萬個職缺。然而培育機器人領域的人才,需要結合機械工程、電子學、電腦科學與控制工程等多的學科知識,史丹佛大學正以創新課程,讓學生提前卡位未來科技浪潮。
史丹佛開設機器人課程「CS123:AI 機器人實作入門」,結合入門硬體套件與 AI 課程,培養學生從馬達控制到機器學習的全方位技能。這門課已邁入第 3 年,最大特色在於引導學生「從零開始」打造四足機器狗 Pupper。
課程為期 10 週,鼓勵學生成為機器人專家
「我們相信,幫助和鼓勵學生成為機器人專家的最佳方式,是從零開始打造一個機器人,」授課教師之一、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電腦科學教授 Karen Liu 表示,四足機器人是初學者進入機器人領域的理想平台,也具備足夠的功能來支援先進的 AI 演算法開發。
CS123 起源於校內機器人社團的研究專案,由 Karen Liu、Google DeepMind 的 Jie Tan,以及 Apple 和 Hands-On Robotics 的 Stuart Bowers 共同授課。課程設計為期 10 週,入門門檻僅需基本程式設計能力即可參加。
讓程式碼「活起來」,融合工程與 AI 的實作學習
課程前半段聚焦於硬體控制與感測器應用,後半段則導入深度學習、模擬訓練與神經網路,讓學生實際訓練 AI 模型,提升機器人的行走、感知與環境互動能力。學生須於期末完成專案,應用 Pupper 執行任務,如語音導航、物件辨識或路徑規劃。
「我們想看到這些程式碼活起來,」授課教師 Bowers 表示,他們希望學生能實際訓練一個神經網路並控制機器人。今年學期末,課程還舉辦了名為「Dog and Pony Show」的成果展,邀請 Google 與 NVIDIA 等企業代表觀摩學生的專案成果,當中包括模擬滅火行動與迷宮導航等創意應用。
探究此課程核心目的,Bowers 說,「我們希望那些還在學校裡的學生,能夠探索並體驗我們所認為的未來 AI 機器人會是什麼樣子。」換句話說,這門課每個學生團隊從零開始打造的 Pupper,都能反映當今先進研究室和產業團隊所使用的技術。
根據《史丹佛報導》,該校大學生對這門課程反應熱烈,授課教師也預期,無論是在史丹佛或整體社會,對機器人領域的興趣都將持續升溫,希望未來能擴大課程規模,並讓 CS 123 所培養出的社群能持續投入 AI 機器人學科。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Stanford Report》、Standford University、《Robotics Tomorrow》、Indeed、United State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首圖來源:擷取自 Stanfor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