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是老後第二癌症!專家公認10種最佳養骨習慣,骨本越存越強健
骨質疏鬆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65歲以上長者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36%,甚至比某些癌症的五年存活率還低。
【到早安健康看完整報導】
我們的骨骼其實每天都會「汰舊換新」,年輕時骨質新生比分解快、不斷累積,但35歲後生成減緩、跟不上分解速度,因此每年骨質流失0.5%至1%。女性更年期後因缺乏雌激素保護,流失加速,輕則駝背惡化、身高縮水,重則骨折臥床,陷入惡性循環。
為破解骨質疏鬆的隱形威脅,日本媒體《女性Seven》找來10位醫師與營養師票選出「強健骨骼習慣TOP10」,幫助骨頭硬朗到百歲。排行榜重點圍繞三件事,包含給予骨骼適度刺激、減少骨質白白流失、以及補充維生素D。簡單日常運動與曬太陽,都是健骨的重要關鍵。
第十名(11分):定期健檢
骨科醫師中村光伸提醒,駝背不是年紀大的正常現象,可能是骨鬆警訊。固定養成照鏡子的習慣,檢視身體姿勢變化,並搭配骨密度檢測與健檢,及早防範。
第九名(16分):踮腳落地
骨科醫師伊藤薰子表示,踮起腳尖再放下,可以給予腳跟適度的衝擊,以此刺激骨骼分泌「骨鈣蛋白」,活化成骨細胞,而且隨時都可悄悄練習。
第八名(24分):跳起來刺激骨骼
有什麼比踮腳更能刺激骨骼?不妨跳起來!骨科醫師戶田佳孝推薦,每天跳個5次,就能幫忙預防骨質疏鬆。內科醫師石原新菜建議,輕鬆小跳就有效,一次10下、重複3組,甚至有日本醫師靠著「放鬆跳」的輔助,成功減重10公斤,雙腳稍微離地、落地時膝蓋微彎,甚至兼顧強化心血管與肌力的功用!(編輯推薦:日抗老權威研發「放鬆跳」甩肉功!激瘦10kg、腰圍小2吋的秘密武器)
第七名(26分):少喝酒
酒喝多了不只傷肝,也是骨骼的一大硬傷!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說,酒精會干擾鈣吸收、加速鈣流失。研究發現,一天的酒精攝取超過15克、也就是每天約一罐啤酒,就可能影響骨骼。
👇
第六名(36分):睡得好
睡眠不足連骨頭也受害!戶田佳孝醫師引述研究指出,每天睡不到5小時,骨密度就可能會下降。因為在熟睡時,身體可以分泌大量生長激素,這是修補骨骼的關鍵時刻。想讓骨頭強壯,就別虧待自己的睡眠時間。
第五名(39分):健走
健走是最親民的「負重運動」,可以活化骨細胞,既能幫助骨質新生、同時抑制骨質流失,而且不用器材、不分年齡都可以開始。日本婦產科醫師松村圭子建議,健走時大步邁開、雙手跟著大幅擺動,可以給骨骼更多刺激!
第四名(40分):戒菸
抽菸可不光是傷肺而已,危害遍及全身。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增加破骨細胞數量,且會抑制成骨細胞的修復功能,所以會加速骨質流失,假如骨折後則會更難癒合。
👇
第三名(46分):營養均衡、吃對健骨食材
鈣質、蛋白質缺一不可,營養師金丸繪里加提醒,均衡飲食才是強健骨骼的根本。至於加工食品含高磷,容易阻礙鈣質吸收,讓骨質白白流失。有趣的是,日本專家還特別票選出「十大黃金健骨食材」,雞蛋、鯖魚、起司等都榜上有名,而最後的超級黑馬食材可不是大家心目中的牛奶喔!(編輯推薦:防骨鬆黑馬是它!專家票選「十大黃金健骨食材」骨骼硬朗到100歲)
第二名(61分):適度運動
如果身體狀態沒問題,凡是適度運動都能刺激骨密度,不管深蹲或爬樓梯,關鍵還是在於要活動!另外,曾有研究發現,60歲女性持續12週下樓梯訓練,不僅肌力變強,骨密度還一口氣提升6%。日本鹿屋體育大學教授山本正嘉認為,下樓梯對肌肉的衝擊約是平地步行的2倍,對於長者是一種有效的回春運動。
第一名(77分):曬太陽,讓維生素D幫上忙
奪冠的健骨習慣就是曬太陽!維生素D是骨骼吸收鈣質、提升骨密度的關鍵,除了飲食中菇類、鮭魚、雞蛋可以吃到維生素D,每天曬太陽15~20分鐘,不花錢就能補充最強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