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程是什麼?OpenAI總裁曝4大核心:為何工程師必懂「技術謙遜」,否則只會踩雷?
重點一:通用人工智慧(AGI)發展進入新階段,演算法已取代算力與數據,成為推進模型的關鍵瓶頸,而強化學習(RL)是當前突破的重點。
重點二:AI開發流程正快速演變,AI代理人(AI agents)將成為軟體開發的「同事」,大幅提升自動化與生產力。
重點三:OpenAI預見一個由AI驅動的「十倍效益」經濟未來,將大幅降低各行業的創新門檻,為醫療、教育等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OpenAI共同創辦人兼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近日在舊金山AI工程師世界博覽會上指出,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決定性的新階段。 他強調,過去依賴擴展計算能力與數據量的成長模式已達極限,當前真正的挑戰與長期限制來自於「演算法」的創新。
布羅克曼表示, OpenAI已將資源重點投入如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等更先進的演算法範式,旨在克服現有模型(如GPT-4)無法真正「體驗世界」的根本缺陷。 這一策略轉變,標誌著AGI的競賽焦點已從硬體規模轉向核心的智能理論突破。
布羅克曼認為,唯有透過演算法的根本性進步,才能打造出能夠理解並解決人類未知複雜問題的機器,實現AGI的最終願景。
Greg Brockman是誰?他如何自學成才?
布羅克曼是ChatGPT顛覆全球科技版圖的背後推手,更曾在2023年OpenAI爆發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宮鬥」事件後請辭總裁和董事會主席,表達支持奧特曼的立場,最終迫使董事會讓步讓奧特曼成功回鍋。
布羅克曼自哈佛、麻省理工退學後,先在Stripe(美國支付巨頭)協助公司從4人擴張至250人,隨後與Tesla執行長馬斯克、奧特曼等人共同創辦OpenAI。
布羅克強調,他是透過自學才逐漸突破機器學習的重重難關,最終成為OpenAI創始團隊的靈魂人物。布羅克曼強調,儘管同儕僅需數月即可掌握機器學習,他卻花了三年才真正精通,並坦言「承認無知」是成長的第一步。
布羅克曼分享,成為佼佼者的關鍵在於「承認無知」與「成長心態」,亦即不畏懼困難,勇於面對自身不足,並持續尋求突破。
他也提出三大學習心法:一 是主動承認知識盲點,二是以成長心態看待失敗與挫折,三是善用工具與框架解決問題。 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個人學習,更是OpenAI在面對技術快速演進、跨界協作時能持續領先的根本原因。
什麼是AI工程?
據布羅克曼說法,AI工程(AI Engineering)是一種將人工智慧(AI)技術從理論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跨領域實踐。他強調, AI工程不僅僅是寫程式或開發演算法,更關鍵的是如何把現有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現實問題,並在知識尚未完善時,主動搭建橋樑、解決技術落地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他在訪談中指出,AI工程師的角色是「應用現有科學知識,並在知識不足時,主動彌補這些空白,讓AI技術真正發揮價值」,而這需要工程師具備 「技術謙遜」 (technical humility),也就是在進行系統設計或修改時,必須深入理解背後的原理與原因,並與研究人員密切合作,確保技術與產品能夠協同發展。
對此布羅克曼表示,OpenAI早期遇到的挑戰是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對系統約束的理解不同。例如,工程師注重介面,而研究人員則要求對整個系統有全面理解。「如果你不理解為什麼,就不要假定你的直覺適用。」
因此,「技術謙遜」可以說是一種解決方案,即工程師應深入傾聽、理解「為什麼」,然後再提出改變。「這類方法,真正深入閱讀、傾聽並以謙遜的態度理解,我認為是成功的關鍵決定因素。」
綜合以上,AI工程的核心在於:
- 將AI研究成果轉化為可用、可擴展的產品或服務
- 跨足工程與研究兩大領域,協調團隊合作
- 持續優化系統架構,解決規模化與維運上的挑戰
- 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推動AI技術落地
AI重塑軟體工程:為「初級開發者」打造新典範
布羅克曼也預測,AI開發流程將因AI代理人(AI agents)的普及而徹底改變。未來,AI代理人將如同「同事」般參與軟體開發,負責自動化測試、模組化設計、程式碼生成等工作,讓人類工程師能專注於更高層次的創新與決策。
他以OpenAI的Codex為例,說明AI已經開始改變開發者的工作方式,推動程式碼結構向更小型、可測試的模組發展。布羅克曼認為,這種變革將大幅提升軟體開發的效率與品質,並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競爭力。
他解釋,雖然人類資深工程師能憑藉抽象思維處理複雜系統而「偷工減料」,但AI模型需要清晰、明確的指令與回饋。由於AI會以遠超人類的頻率運行測試,因此一個易於測試的模組化環境對其至關重要。這種轉變不僅是技術上的要求,更是一種全新的開發哲學。
布羅克曼透露,OpenAI內部已有「低兩位數百分比」的程式碼提交(Pull Request)完全由Codex自動生成,預示著巨大的生產力革命即將到來。
邁向十倍效益經濟:AI基礎設施的未來
展望未來,布羅克曼回應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關於AI基礎設施的提問,承認預測未來的硬體需求是個「令人費解的問題」。他認為,儘管針對特定任務進行「超級優化」的專用加速器是趨勢,但研究進展的飛速也讓硬體投資充滿不確定性。
他相信,未來將是一個由多個AI模型協同工作的「模型動物園」,而非單一的超級AI。在此基礎上,布羅克曼描繪了一個「經濟根本由AI驅動」的宏大藍圖。 他預期,AI的目標不僅是取代人力,而是要實現「十倍的活動、十倍的經濟產出、十倍的效益。」
亦即,AI將大幅降低各行各業的創新門檻,尤其是在醫療保健、教育等需要大量專業知識與謹慎思考的領域,為全球工程師與創業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共同建設一個更繁榮的未來經濟。
布羅克曼最後總結,自己從哈佛、麻省理工退學後,靠著獨立學習與主動突破知識盲點,最終成為AI領域的領導者。他鼓勵AI工程師勇於承認無知,保持成長心態,並善用工具與框架解決問題。「AI產業發展迅速,唯有持續學習與跨領域合作,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GPT-5懶人包|免費用戶也能用!GPT-5、mini、nano下殺「白菜價」,3種API差在哪?
1個月不用5000元!我如何與9位AI小秘書,打造出「一人公司」?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資料來源:「AI Engineer」YT、商業內幕
延伸閱讀
AI晶片出口中國要抽成!輝達、AMD「讓利15%」給川普政府:協議背景、利害關係一次看
n8n是什麼?4個月身價飆6.5倍,有望成下一個AI獨角獸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