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犯呼吸藏不了!韓「氣體採集」技術 助警科學破案
在看不見的空氣中,找出破案線索!南韓警方研發的「氣體採集技術」,如今已成為科學搜查新利器,不僅能在火災、爆炸等高風險現場快速採集氣體樣本,更可在半天內完成氣體種類分析。隨著技術進步,警方正嘗試將氣體作為繼指紋與DNA之後的「第三種指紋」,在毫無痕跡的現場中,捕捉嫌犯「呼吸過的證據」。
和手掌差不多大小的機器,上方連接銅色管狀物,這是一台「有害氣體採集器」,小小一台卻能幫助警方,採集證據、釐清案件。
鑑識科研究中心研究員 鄭有珍:「最初主要是在火災、爆炸現場使用,最近也有很多來自安全事故現場的委託,像是在人孔蓋下作業時不幸身亡的情況,或是住宅、飯店內發生瓦斯外洩事件等等。」
這一設備在案發現場收集完氣體後,便會送到研究中心,利用精密技術分析氣體分子,最長只需半天,就能檢測出氣體種類。
韓聯社TV主播:「國內科學搜查技術已達世界矚目的水準,不僅能鑑識指紋或DNA,如今甚至有新技術,能分析事故現場中肉眼看不見的氣體,並將其作為證據使用。」
這款方便攜帶的氣體採集器,是全球首創,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只是事故現場往往存在中毒窒息風險,為此南韓鑑識科學中心近期找來最佳助手,派出機器狗代替人類,深入危險現場。
韓聯社TV記者:「在人類難以進入或有危險的地方,可以像這樣將採集器裝在機器狗上,幫助採集有害氣體。」
南韓警方耗費多年開發氣體採集與分析技術,就是為了將氣體當作「第三種指紋」,在無痕現場中找出「看不見」的證據,逐步朝向「僅憑呼氣就能抓獲犯人」的目標邁進。
聲源:鑑識科研究中心主任 林熙貞:「在沒有痕跡的現場尋找證據,是鑑識調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畢竟嫌犯也是會呼吸的存在,我們希望透過將微量氣體可視化,來證明凶嫌曾經在現場。」
而南韓科學搜查能力10年來突飛猛進,契機為何?還得回溯至2014年,世越號沉船事故發生後,舉國上下開始究責世越號船東,也就是清海鎮海運公司社長俞炳彥,但等到警方查到蹤跡時,卻只找到一具遺體。當時法醫為了確認身分,足足花了40多天,遭民眾強烈抨擊。在那之後,政府建立了系統化的「廣域科學搜查體系」,將專業人員集中到各市道警察廳集中辦案,同時持續開發新的科學搜查技術。
南韓國家警察廳法醫研究部長 朴宇鉉:「廣域科學搜查體系已成功穩定下來,現場證據採集能力與分析技術高度提升,且人力分配效率也大幅增加。」
現在死者身分很快就能辨識出來,華城鋰電池工火災事故僅耗時不到兩天,梨泰院慘案罹難者遺體辨認工作,則在一天內完成。
韓聯社TV記者:「拿我的頭髮用快速DNA分析儀,和專家一起進行DNA分析。」
常規DNA鑑定需要超過2周的時間,現在只需90分鐘。南韓警方近年來引進新設備,迅速確認死者或嫌疑人身份,在調查初期扮演重要角色。
首爾警察廳科學搜查隊員 李俊熙:「雖然判讀結果需要專業知識,但是操作部分只要接受簡單的培訓,任何人都可以輕鬆使用。」
還有南韓自行研發的血跡螢光劑,成本低、性能卻有所提升,和血液混合時會立即產生螢光反應,是警方偵辦犯罪現場的好幫手。
成均館大學科學搜查系學生 金恩惠:「就像右邊看到的這塊布,顏色和血一樣,無法辨識是否有血跡,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使用這項技術。」
嫌犯指尖在現場留下的一絲痕跡,也能在幾分鐘內揭示真相。
韓聯社TV記者:「這是我剛剛採集的指紋,身份確認有多快、有多準確?我來親自測試,不到5分鐘,就顯示出羅景烈(記者名)名字的資訊。」
指紋重疊或不完整也不用怕,去年南韓研發出「指紋快速分離」AI系統。像是這一畫像上出現兩個指紋,但利用新技術,不到十秒鐘的時間,就能精準分離,甚至連損毀的指紋,也能復原達90%。
為了應對愈趨複雜的犯罪類型與手法,韓方持續精進科技辦案能力,要讓案件真相更快浮出水面。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