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恩專欄》中共93閱兵大典中話語權之投射與歷史真相的置換
即便是曾親身參與過歷史事件的個人,也無法全面鉅細靡遺地陳述當時事件之全貌,而是往往只能片面就自身所參與的部分進行深入回憶。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人類社會對「過去」的解讀,都只能是一塊精彩的拼圖,而難以做到歷史的還原。也因為如此,瞭解歷史必須經過反覆辯證,在坦而不倦的對話過程裡,讓不同陳述者的歷史理解從分歧的微觀轉向趨同的宏觀。
習近平十年前即藉首次非十一閱兵進行歷史詮釋
早在「抗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北京當局就已試圖藉由93閱兵,讓領導人習近平運用話語權的投射,來詮釋其偏好之主觀歷史內容,並刻意包裝或掩蓋不利於共產黨的史料。2015年當時,習政權動員大約1萬2000人的軍力在天安門廣場舉行93閱兵大典—這是共產黨自1949年10月1日建政之後,「首次」在其它時間舉辦的軍隊檢閱活動。
習近平當時在公開發表的演說內容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
魔鬼藏在細節裡--八年抗戰變十四年抗戰
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北京當局在6月24日正式對外宣布會舉行軍隊檢閱,習近平亦已確認會在9月3日主持閱兵典禮和再次發表演說。近期與此事件相關之國內外新聞數量增加,特別是聚焦於解放軍在8月間陸續進行的各類軍備排練。
不過,本文認為更加值得世人留意和思考的是以下兩件藏於細節中的魔鬼:首先,數字背後的玄機:中共官方從2017年開始將全國中小學教材中的「八年抗戰」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也就是把1937年七七事變的抗戰時間點『提前』至1931年日本炸毀東北鐵路的九一八事變。然而,從軍事衝突史的角度觀之,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之間的六年裡,中日雙方有正式簽署停戰文件,不符合國際法上的戰爭定義。
據此,無論是70周年,還是80周年,只要活動主旨是「抗戰」,14年這個數字就有待考掘和商榷。(事實上201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史以及其它官方出版品均採八年抗戰說法)。吾人可以合理懷疑,北京從教育上將「八」改為「十四」,甚至在閱兵典禮上將軍樂團隊形以14個排面呈現,均是一種有意為之,旨在替共產黨於抗戰歷史上爭取更多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尤其是間接否定當時中日停戰文件的有效性,因為「中」方的代表是來自國民政府。
魔鬼藏在細節裡--邀抗戰英雄觀禮將「國共」融合
其次,此次活動將邀請國民黨曾參與抗日的老兵到天安門廣場觀禮,這是以目前尚健在之抗戰英雄(包括共產黨的抗日人員)為主角,佐以頒發「中國人民」抗日勝利紀念章的細心安排。少有人會樂見自己的付出被漠視與忽略;相反地,人們幾乎都希冀被肯定或褒揚。透過一段共同之抗日歷史,北京當局利用邀請觀禮的手法巧妙地將「國共」做了一定程度之融合。
然而,學者辛灝年在其抗日戰爭的研究中指出,毛澤東曾與日軍勾結,將抗戰當時國民政府的軍事部署情報提供給日本;此外,侯樹棟在其《中國革命戰爭紀實》中也提到,抗日戰爭期間共軍與國民政府軍衝突次數逾3000次以上,計死、傷、俘虜國民軍人數約14萬人。顯然,共產黨在中國人民對抗日本侵華之際,專注的目標不是當時國家的敵人,而是自己的同胞!
威權或非民主政體不傾向廣納雅言,更反感存有異音或觀點多元的社會,因此在歷史的解讀上偏好「一錘定音」,而非樂見「百家爭鳴」。然而,跳過辯證與對話這個重要的過程,直接由統治者定音的歷史總是在為特定的利益群體服務,既不能幫助人民更好的了解過去,亦無法引領國家走向自由的未來。
令人尤感諷刺的是,93閱兵大典的主體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是強調要讓中國人民獲得自由(Liberation)的一支勁旅,中共官方網站更是明白表示解放軍建軍之根本目標和全軍行動的最高原則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客觀事實多數反映出來的是,解放軍在為共產黨的高幹或習近平的利益服務。
北京拒辯證抗戰史更藉此轉為操弄籌碼
事實上,正因為北京當局拒絕辯證抗戰的歷史,導致有很多在中國大陸的百姓難以走出「日本陰影」;毋寧,被共產黨刻意建構的國恥記憶,加上東北亞長期存在的複雜地緣政治,以及美日兩國經常在軍事安全上對習近平政權軍事擴張的制衡(balancing),被共產黨轉換為國內政治上用以仇日的政治籌碼,進而易於反覆操弄國內輿論和形塑可用民氣,遂行決策者自利之目標。
綜上所陳,對於一個迴避論辯歷史真相,利用外敵入侵壯大自己,並擅於掌控軍人和操弄百姓的政權,有必要與之保持距離。同時,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要繼續努力維繫自己的軍事安全、濟濟發展和制度民主;而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必須意識到,我們的未來是如何在民主(多元)與威權(單一)、自由與奴役之間做出抉擇,所謂的「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或「統獨之爭」有很大一部分是北京當局用來分化台灣內部的統戰技倆,經不起歷史證據的考掘和檢驗。台灣人民(不分政黨和年紀)應看清習近平的企圖,尋求自我內部的合作團結,而非捨近求遠奢望與北京攜手共好。
作者》譚偉恩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