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應用規模快速增長 算力規模居世界第二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國家數據局官員今天說,中國數位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處於世界領先,算力規模位於全球第二。中國人工智慧(AI)應用規模快速增長,日均詞元(Token)消耗量一年半增長300多倍。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舉行記者會,介紹「十四五」(2021至2025年)時期數位中國建設發展成就。
據國新辦官網直播,中國國家數據局副局長劉烈宏稱,中國數位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地台總數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5倍達到455萬個,千兆寬頻用戶增長了34倍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於全球第二,有力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他說,2024年初,中國日均Token的消耗量為1千億,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經突破30兆,1年半時間增長了300多倍,這反映了中國人工智慧應用規模的快速增長。
劉烈宏表示,截至6月底,中國已經建設高品質資料集(Dataset)超過3.5萬個,總體量超過了400千兆位元組(PB)。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也推動了資料交易需求的攀升,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品質資料集累計交易額近人民幣40億元(約新台幣167億元,下同),資料交易機構掛牌的高品質資料集總規模達到了246PB。
劉烈宏表示,中國數位經濟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截至2024年底,中國軟體收入規模較2020年增長80%,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超70%。產業數位化方面,智慧化轉變、數位化改造加速推進,建成了萬餘家智慧工廠,覆蓋超過80%的製造業行業大類,智慧家居、智慧穿戴等成為消費的新潮流。
他說,中國資料產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大,已成為數位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據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中國資料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資料產業規模達5.86兆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準。
中國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表示,2024年中國資料生產量達到41.06澤位元組(ZB),這相當於1564萬個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資料資源總量,去年年底公布的中國國家圖書館資料資源總量是2189T。在國際上比較,中國占全球的資料總量達到26.67%,全球去年是154澤位元組。
劉烈宏還稱,過去業界常說「缺芯少魂」,反映了中國在高端晶片、作業系統等方面自主可控不足的問題。經過多年持續攻堅,數位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這些問題逐步解決,展現出中國顯著的發展成績。積體電路加快布局,形成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材料和裝備的完整產業鏈。
他說,國產作業系統加速崛起,以(華為)鴻蒙系統為例,鴻蒙生態設備總量突破11.9億台,為手機、汽車、家電等1200多類產品裝上了智慧中樞。中國人工智慧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躍升,人工智慧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60%,人形機器人、智慧終端機等領域不斷突破。(編輯:楊昇儒/陳鎧妤)1140814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