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若升至25%以上 中經院估:新台幣匯率須貶33至35元才夠因應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陸續公布多國對等關稅稅率,台灣則至今尚未出爐,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在此情況下,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7)日公布最新2025年第三季經濟預測,推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05%,高於4月預測的最樂觀情境值2.85%。
不過,如預期下半年成長趨緩明顯,預估僅有1.08%。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AI產業為當前少數表現強勁的動能來源,但整體景氣仍受關稅不確定性牽制,關鍵仍在川普政府的最終決定。
另一方面,在立法院於同日舉辦的「台美政府對等關稅協商我國政府因應對策」公聽會上,中經院第一研究所長劉孟俊指出,若美方對台關稅拉高至25%以上,台幣匯率恐須貶至33至35元區間,出口廠商可能還可以面對關稅衝擊,並建議政府研議允許部分美元繳稅與支付外籍勞工薪資,以因應壓力。
中經院估全年經濟「保三」,川普寄關稅信是希望各國繼續談
中經院此次預測指出,2025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達5.17%,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惠於AI需求強勁與川普政府對等關稅緩衝期內的提前拉貨潮;但隨緩衝期於7月9日結束,關稅正式生效的壓力逐漸浮現,下半年不確定性升高,第3季、第4季預估僅成長1.52%與0.66%,全年均值為3.05%。
連賢明受訪指出,目前美國尚未公布針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因此對實際影響仍難以評估,需等待最終公布的數字才較為清楚。
他認為,川普政府現在講的稅率「都不是真的」,而是為了要讓各國繼續談的手法,談判將持續到「川普覺得結束才結束」。
同時,另一邊參與立院公聽會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談判代表顏慧欣也給予類似解讀。他表示,以目前川普已發出的關稅信函來看,其處理不具一致性,和談判進展也沒有必然關係;台灣目前仍未收到信函,目前解讀為,美國政府希望給各國更多時間,但也希望加速談判誘因和動力。
至於近期有消息傳出,美方即將宣布幾項「不錯的協議」,連賢明表示,要預測川普是很困難的事情,他認為,還是比較相信會在15%至20%區間內,關鍵是台灣應該是可以比較樂觀一點,但就一點點。
關稅越高、貶值需越深,若逾25%新台幣需貶至35元才夠因應
隨著美方關稅政策持續發酵,匯率成為調節出口競爭力的重要變數,中經院研究團隊受經濟部委託進行模型分析,在不同關稅情境下,台灣出口廠商應有的匯率水準。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長劉孟俊於公聽會中指出,經過模型試算,若美國對台關稅達10%至15%,新台幣需保持在30元兌一美元,可能還可以具備競爭力、面對關稅衝擊;若關稅提升到15%至25%,新台幣則需貶至31至35元。
若關稅升至25%以上,則需貶至33~35元,企業才有機會維持基本利潤。劉孟俊補充,匯率並非唯一變數,仍需視產業毛利結構、出口營收占比與國內採購成本而定。
當關稅壓力愈高時,新台幣適度貶值可作為調節機制,但應依產業獲利能力、出口占營收比重、國內採購成本結構等條件做出精算調整。
他進一步說明,若出口企業毛利高、具競爭優勢,美國買方願意分擔關稅,則匯率壓力可望降低;反之,國內採購成本比重高者,升值影響也越大、形成匯損壓力。
中經院獻2策:不確定性才是最大風險
面對關稅不確定定性以及匯率雙重壓力,劉孟俊也提出2項政策建議,供政府參考。一是考慮允許出口廠商可用美元繳納一定比例的稅款,以對沖匯損風險;二是針對聘用大量外籍勞工的出口製造業者,探討是否允許以美元發放部分薪資,減輕企業財務壓力。
同時,根據中經院訪視中小企業結果,除了關稅稅率本身造成衝擊,其實貿易不確定性,長期而言對台灣才是衝擊最大的。他引述業界回饋指出,關稅水準是一回事,但關稅政策一直不確定、甚至川普「朝令夕改」將使得企業難以規劃長期營運與資本支出,導致全世界廠商面臨全球經濟走弱的局勢,衝擊遠高於匯率與關稅。
他也建議政府,短期應關注中小企業現金流的穩定性,協助面對衝擊;長期而言,則應加速推動產業「深度」國際化,跳脫過去依賴中國的生產模式,除「China Plus One」之外,協助台商多角化布局至先進國家與東南亞地區,並強化中小企業現金流與財務體質,鞏固出口動能與就業市場。
劉孟俊表示,台灣土地與天然資源有限,但應仿效日本商社進行全球布局。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