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推動 台積電《財星》500強排名狂升60位
《財富》雜誌報導,曾被認為是相對低調的執行長魏哲家,如今已成為商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帶領台積電 (2330-TW) (TSM-US) 這家全球最重要的公司,在瞬息萬變的科技與地緣政治格局中持續壯大。台積電不僅在財務上屢創佳績,更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
根據最新《財星》世界 500 強榜單,台積電排名大幅躍升 60 位,來到第 126 名。這家晶圓代工巨頭在 2024 年的營收成長了 30%,總額超過 900 億美元。更令人驚嘆的是,其獲利高達 360 億美元,排名全球第 13 位,超越了美國銀行、埃克森美孚和豐田等產業巨擘。台積電的市值更突破了 1 兆美元,成為全球僅有的兩家非西方公司之一,另一家為沙烏地阿美。
這份亮麗的成績單,主要歸功於強勁的人工智慧需求。台積電近期一個季度營收年增超過 40%,達到 301 億美元,其中高效能運算部門貢獻了 60% 的銷售額,主要業務涵蓋人工智慧和 5G 應用。
Counterpoint Research 高級分析師威廉 · 李(William Li)指出:「在人工智慧需求強勁成長以及雲端服務供應商持續增加資本支出的雙重驅動下,台積電的短期發展前景尤為強勁。」
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預計,人工智慧將在未來五年內,以 45% 左右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推動公司業務加速發展。他特別關注到一個新興趨勢——「主權人工智慧」,即各國政府為掌握人工智慧技術棧而推動本土發展的計畫。這類計畫將刺激對英偉達(Nvidia)等公司生產的人工智慧晶片需求,進而帶動台積電的銷售額。
成功的基石:純粹的晶圓代工模式
台積電為何能成為市場領導者?除了在前端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和與蘋果、輝達等關鍵客戶的緊密合作,黃仁昭認為,台積電的成功源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純粹的晶圓代工廠。
與主要競爭對手三星電子和英特爾不同,台積電本身不銷售自有設備,避免了與客戶產生潛在競爭。這種「不與客戶為敵」的策略,使得台積電能與客戶提前數年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投資與創新,打造出最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作為一家總部設於台灣的全球半導體巨頭,台積電的決策具有顯著的地緣政治影響。國際數據公司(IDC)的亞太區半導體研究高級經理蓋倫 · 曾(Galen Zeng)表示:「台積電戰略重要性的提升,意味著其難以在中美科技競爭的漩渦中獨善其身。」
然而,台積電正積極透過全球擴張來應對地緣政治的挑戰。除了在中國的兩家工廠,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日本熊本縣開設了新代工廠,並正在德國興建新廠。魏哲家強調,這些海外代工廠是為了直接回應客戶的需求,提供「世界級製造專長與生產地域靈活性」。
面對全球排名的持續攀升,魏哲家保持著謙遜的態度。他引用創辦人張忠謀的理念,提醒高階主管們「不遺餘力地滿足客戶需求」。
他表示:「在《財星》世界 500 強榜單中排名提升,著實令人備受鼓舞。但我們成功的最佳證明,是倘若我們的客戶也可以躋身榜單——甚至排名超越台積電。」這番話語不僅展現了台積電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也揭示了其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重要推手的高遠志向。
更多鉅亨報導
•台積電供應鏈迅得7月營收6.05億元改寫歷史次高 年增達41%
•關稅公布在即 童子賢:台積電靠的是勤練功 稅率非競爭力關鍵影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