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評論:川普像5歲孩童輸不起 掀桌式執政重傷民主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五 (1 日) 以捏造數據圖利前政府為由,開除了勞工統計主管麥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此舉引起各界嘩然。《紐約時報》評論指出,為當總統掀翻棋盤時,終結的並不僅僅是一場遊戲,而是將民主的棋子撒落一地。
「他作弊!」當 5 歲孩童在桌遊中落敗時,這句話時常從他們口中冒出。他們不滿、挫敗,最終可能直接掀翻棋盤,宣告自己才是「真正的贏家」。這種行為在幼兒園司空見慣,我們將其視為成長的一部分,並教導他們運動家精神。然而,當美國總統也做出同樣的舉動時,我們該如何看待?
上週五,川普總統解僱了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的局長。這家政府機構的職責,是記錄美國的就業、工資和生產力等日常「比分」。川普此舉的原因,並非局長瀆職,而是因為統計數據「不夠體面」,數字「太過不方便」。總統不僅質疑調查結果,更直接罷黜了統計學家。這不是在治理國家,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掀桌」行為。
美國經濟數據的公信力,一個多世紀以來都建立在一個脆弱卻至關重要的原則之上:獨立性。
儘管勞工統計局、人口普查局和經濟分析局這些機構隸屬於行政部門,但它們的使命是「服務真相」,而非「服務政府」。它們的工作是報告真實情況,而不是編製白宮希望看到的「理想結果」。
這條「紅線」是歷任總統心照不宣的共識。從雷根總統面對兩位數的失業率,到克林頓、小布希和奧巴馬總統接受官方統計的壞消息,他們都選擇尊重獨立的數據體系。
然而,川普總統的行為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並非他第一次與事實較勁,他曾質疑失業率,稱新冠死亡數字被「誇大」。而此次,他不僅質疑數據,更直接動手撤換了「裁判」,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舉動。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過是勞工經濟學者的「內行八卦」,但事實絕非如此。
美國統計數據的可信度,是國家公信力的基石。它支撐著全球投資者的信心,是聯邦儲備委員會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也是企業決定是否招募、擴張或按兵不動的指南針。當這些數據被污染,或讓人產生被污染的錯覺,其連鎖反應將難以估量。市場將失去對數字的信任,進而對產生這些數字的國家產生質疑。
誠然,勞工統計局五月和六月的報告進行了追溯性修正,大幅下調了對就業成長的評估。這類修訂在統計機構吸收新資料時屬正常現象,儘管此次的幅度較大,且隨著調查回應率下降,統計工作也變得更加困難。但這絕不是構成解僱局長的正當理由,也無關乎不當行為。
作為公民,當政府「炒掉」了比賽的裁判,我們都有理由質疑:我們究竟在玩一場什麼樣的遊戲?
短期風險是,未來的勞工統計局局長可能會屈服於政治壓力,竄改就業報告以迎合白宮的敘事。更深層的危機則是冷漠與疏離感的滋生。如果連最基礎、最客觀的數字都無法令人信服,又如何能讓人信任體制中的其他一切?
大多數孩子最終會明白,掀翻棋盤並不能讓他們成為贏家,只會宣告遊戲的結束。在民主社會中,這條道理也同樣適用。
我們需要裁判,需要公正的記分員,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那些懂得光明正大輸掉比賽,遠比靠暴力手段贏得勝利更加體面的人。因為當總統掀翻棋盤時,終結的並不僅僅是一場遊戲,而是將民主的棋子撒落一地。
更多鉅亨報導
•川普:未來幾天宣布Fed理事與統計局長接替人選
•〈焦點股〉債蛙看見曙光了!川普再砲轟鮑爾掀降息聲浪 美債ETF大反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