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161萬出售!李嘉誠上月底大甩賣400套房 商業帝國正走向崩塌?
過去數十年,李嘉誠的名字幾乎等同於財富與成功的象徵,他被譽為總能先人一步洞察商機的「超人」,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無數人試圖從他的商業決策中探尋致富秘訣,但近期,這位商業傳奇人物的操作卻令人大跌眼鏡,彷彿正親手擊碎圍繞自身的神話光環。
《北向財經》報導,今年香港特首顧問團名單公佈,李嘉誠的大兒子李澤鉅意外落選。這個被視為香港頂尖政商核心圈的智囊團,與李家劃清了界線。同時,李嘉誠也一改往日低價拿地、長線開發的策略,開啟了瘋狂甩賣模式。今年 5 月,他以 7 折價格拋售北京禦翠園這個摀地 23 年的豪宅計畫,上月底又拿出香港大灣區 400 套房源,平均打 6 折,總價最低 40 萬 (人民幣,下同)(約 169 萬台幣)。在香港,他甚至將結婚時的婚房以 50 億港元掛牌出售。
報導指出,李澤鉅被踢出顧問團,李嘉誠資產甩賣,都傳遞出一個明確訊號,李家失去了曾經的優勢地位。中國對李嘉誠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其商業帝國面臨諸多問題,房市銷售不佳、項目品質問題被查、旗下公司上市遇冷,反映出香港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革,過去那種金字塔式的經濟結構已不復存在,未來香港的發展在於科技創新與融入國家大局。李家的黃昏,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更是新時代開啟的序曲。
一系列動作的源頭可追溯到金言 3 月的賣港口事件,美國總統川普才剛點名巴拿馬港口,李嘉誠迅速與美國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 (BLK-US) 達成協議,試圖出售全球 43 個港口,但這一行為曝光後,他以往的運作模式顯然難以為繼。
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長和) 出售旗下巴拿馬港口資產的交易再生變數。上周五 (1 日),長和子公司巴拿馬港口公司發布聲明,強調該公司營運的巴爾博亞港與克裡斯托瓦爾港特許經營合約仍有效,相關出售程序尚未完成,期間將持續與包括巴拿馬政府在內的各方溝通。
此前,巴拿馬總審計長 Anel Flores 上周三 (7 月 30 日) 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港口營運合約違憲,尋求廢止合約。
巴拿馬總統 Jose Raul Mulino 上周四 (7 月 31 日) 表示,若法院裁定合約無效,巴拿馬可能以公私合營方式接管港口。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恐受美國施壓影響,川普政府長期要求美國船舶免費通行巴拿馬運河,對巴拿馬政局造成衝擊。
巴拿馬港口公司回應表示,自 1997 年取得經營權以來,累計投資超 16.95 億巴波亞幣,遠超過合約要求的 5000 萬,創造逾 2.5 萬個就業崗位,為巴拿馬經濟貢獻顯著,呼籲通過協商維護特許經營權益。
巴拿馬港口公司由和記港口集團持股 90%,巴拿馬政府持股 10%,主要營運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的貨櫃碼頭,相關港口近日遭巴拿馬總審計長辦公室起訴,並要求調查港口合約。
此次交易涉及長和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 90% 股權及相關控制權益,原買方為貝萊德 - TiL 財團,含貝萊德、GIP 及 TiL。今年 4 月初傳出義大利擬分拆巴拿馬港口以簡化交易,但爭議持續。
長和上周一 (7 月 28 日) 宣布獨家磋商期屆滿,但仍與財團討論邀請中國內地策略投資者加入。
分析指出,中國資金若參與將影響交易結構,而巴拿馬港口作為關鍵資產,其合約有效性爭議可能導致交易延宕或調整。法律人士提醒,即便合約被認定無效,仍可能面臨巨額賠付問題。
回顧李嘉誠的發跡史,他更像是個精明的投機者。在港英政府時期,他以與當局的關係,以超低價圈佔土地,壟斷香港電力、零售、通訊等民生產業,成就「李半城」之名。
1979 年收購和記黃埔時,李嘉誠每股出價僅 7 塊 1,還只付 20% 首付,剩餘款項由匯豐銀行借給他,背後據說有滙豐主席沈弼的支持。
看到中國發展機會後,他大舉進軍又玩起摀盤惜售,2013 至 2019 年從中國撤資 1700 億轉投英國公共事業,但英國並未如他所願,他只能折返中國。
更多鉅亨報導
留言 0